ONE DAY系列 一日一城 感知世界 電影導演索倫蒂諾拍攝的羅馬,是“絕美”本身,當人們懷著朝圣之心來到這座“永恒之城”,常常會與貝爾尼尼的作品相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羅馬就是一座貝爾尼尼作品博物館。 貝爾尼尼(1598-1680)出生于那不勒斯,8歲時同父親彼得·貝尼尼(著名矯飾主義雕塑家)來到羅馬,跟隨父親學習大理石雕塑,后以精于塑造“戲劇化瞬間”著稱。 懷特海說,17世紀是天才的世紀,群星閃耀。那貝爾尼尼應該也是群星中的一顆。他成長于上流社會,一生貴人不斷,又精于世故,因而才華有機會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一生中的大多數(shù)作品被妥善安置,得以流傳。他的一生漫長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在當時的羅馬被人們稱為“與米開朗琪羅同樣偉大的雕塑家”。 說到貝爾尼尼,博爾蓋塞博物館是不可不到的地方。成長與上流社會的貝爾尼尼很早便結識了聲名顯赫的紅衣主教西皮歐內·博爾蓋塞,西皮歐內熱衷于收藏藝術品,而博爾蓋塞博物館正是西皮歐內的夏宮。 博爾蓋塞博物館以藏有貝爾尼尼初出茅廬時期四座優(yōu)秀的群像雕塑而著名,他最負盛名的雕塑作品《阿波羅與達芙妮》也在其中。 《阿波羅與達芙妮》 這個作品取材于希臘神話,情節(jié)來自于羅馬詩人奧維德的作品《變形記》:丘比特因與太陽神阿波羅結怨,將代表“瘋狂而熾熱的愛”的金箭射向阿波羅,而將代表“厭惡與抗拒”的鉛箭射向河神的女兒達芙妮。 達芙妮為逃脫阿波羅瘋狂地追求,懇求父親河神配紐斯改變她的樣貌,配紐斯聽到了達芙妮的呼救,為了保護女兒的貞潔,將她變成了一顆月桂樹。 貝爾尼尼擅于突出“戲劇化瞬間”的雕刻特點在這尊雕塑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現(xiàn):達芙妮騰空而起的瞬間,阿波羅的手觸到了她的身體,同時月桂枝也從她的手腳開始長出。而少女身形呈S型,既打破了從前人物雕塑中人刻板的姿勢,又不失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感。 再回到質感上,少女肌膚溫潤如陶瓷般的通透感與光澤感,青年手臂健美的肌肉線條,因奔跑被帶起的衣衫的飄逸感,新鮮枝葉的柔軟與嬌嫩,樹皮的粗糲......都在同一塊大理石上被表現(xiàn)了出來。 《搶奪帕爾賽福涅》 這個作品是貝爾尼尼完成的第一尊著名雕像,雕刻此雕塑耗時一年之久,雕刻完成時貝爾尼尼年僅23歲。 雕塑內容同樣取材于希臘神話:冥王哈迪斯來到人間游玩,見到了谷物神與宙斯的女兒帕爾賽福涅并愛上了她。當他返回地下的時候,便強行將她一同帶入了黑暗世界。 帕爾賽福涅極其渴望回到地上世界,恰好此事又被宙斯得知,最終哈迪斯同意一年中半年的時間放帕爾賽福涅回到地上,于是帕爾賽福涅得以在春天回到地上,在冬天到來之前再進入冥界。她成為了同時生活在陰陽兩界的人。 ▲“戲劇性瞬間”同樣被很好的體現(xiàn)了出來。雕塑描繪的是哈迪斯抓住了帕爾賽福涅,馬上要將她帶入地獄的一瞬 ▲帕爾賽福涅掙扎中絕望的表情和留下的淚滴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哈迪斯的手握在帕爾賽福涅的腰與大腿上,因被用力抱住而凹陷的肌膚細節(jié)被清晰地雕刻出來。 ▲地獄冥犬根根分明的毛發(fā) 《逃離特洛伊》 這座雕塑雕刻的是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希臘攻破特洛伊后,埃涅阿斯扛著父親安喀塞斯帶著兒子阿斯卡尼俄斯,在母親愛神維納斯的幫助下逃離特洛伊城的瞬間。 ▲老人的肌膚,青年的肌膚,與兒童的肌膚 ▲老人的肌肉與青年的肌肉 地址: Piazzale Scipione Borghese, 5, 00197 Roma RM, 意大利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09:00–19:00 電話: +39 06 841 3979 網(wǎng)站: galleriaborghese.beniculturali.it 在設計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的改建后(圣彼得大教堂雖也是貝爾尼尼鼎盛時期的代表作,但因其位于梵蒂岡城內,這里不攤開講),因私生活混亂、權威勢力變動等一系列緣故,貝爾尼尼迎來了一段被動的沉迷期。而讓他重新進入大家視線的,便是這尊名為《圣特雷薩的沉迷》的雕塑,這尊雕塑同時也是他最受爭議的作品。 特雷薩是一名生于西班牙的極其虔誠的修女,其撰寫了諸多作品描述自己被神跡感召的瞬間,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傳至今。因其對教會產(chǎn)生的影響,特雷薩也被稱為“圣女”。 這幅作品描述的是天使即將將手中的金箭刺向特蕾薩的“戲劇性瞬間”。從下往上看,特雷薩微蜷的腳趾,衣襟上如波濤般的褶皺,癱軟的四肢,微張的嘴、微合的雙目以及滿懷期待的面部表情,無不顯示出特雷薩對上帝的渴望。 而受爭議的部分即是在此了,一部分人認為“雕塑刻畫出了少女復雜的內心感情,把神秘的病態(tài)變?yōu)橐粋€在朦朧意識下女性對愛與欲的癡迷狀態(tài)。她的昏迷與神智失控,是少女思春的典型體現(xiàn)。貝爾尼尼在神秘的宗教外衣偽裝下,用堅硬的石塊表達出女人心靈的底蘊?!倍硪徊糠秩藢⑵湟暈樨悹柲崮岬退姿枷氲漠a(chǎn)物,認為這尊雕塑不應該出現(xiàn)于嚴肅的宗教場合。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貝爾尼尼在這尊作品的周圍也下足了功夫。他極力營造一種舞臺劇的氛圍,他在雕塑的正上方開了一扇天窗,在雕塑背后設置了上緊密下疏松排布的金色射線,營造一種舞臺上才有的聚光燈感。他甚至在這座雕塑兩側的墻上雕刻了類似劇院包廂的雕塑,讓觀者仿佛真的置身劇院之中,觀看了一場杰出的表演。 地址:Via 20 Settembre, 17, 00187 Roma RM, 意大利 電話:+39 06 4274 貝爾尼尼除了的雕塑家和畫家的身份外,還是一名杰出的建筑設計師。在完成《圣特雷薩的沉迷》后,53歲的貝爾尼尼再次迎來了巔峰時期。這一年,他開始主持建造四河噴泉。 “四河”代表了非洲的尼羅河,歐洲的多瑙河,亞洲的恒河以及美洲的拉普拉塔河。雕塑中空,四位代表四大洲的老人各占一角,背對背相靠,支撐著象征天主教至高無上統(tǒng)治地位的方尖碑。 象征非洲的尼羅河老人以頭巾遮面,是為了表達當時尚不明確尼羅河的源頭。老人右側刻有非洲的代表性植物棕櫚樹的葉片;象征歐洲的多瑙河老人頭戴頭巾,身體稍向后傾,雙臂前方刻有一副盾牌,盾牌上刻有英諾森十世的徽章,三支百合并排開放,一只代表圣靈的鴿子徘徊其間;象征亞洲的恒河老人手握船槳,身側有一匹暗示佛教的白馬;象征美洲的普拉特河老人身軀后仰,左手高舉,五指張開,仿佛受到了震驚。 四百年來貝爾尼尼的氣息一直彌漫在羅馬這座城市的空氣中,貝爾尼尼在文藝復興的余韻中將巴洛克藝術表現(xiàn)到了一種極致,這是時代對于這位天才藝術家的選擇。 來最會游APP就可以找到我啦,想要玩轉羅馬就快來找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