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國,游在中國 黿頭渚距無錫市區(qū)18公里,是無錫境內(nèi)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 黿頭渚是我喜歡的江南景點之一,每到無錫,幾乎都會去逛一圈。在我的記憶中,從上世紀(jì)80年代初至今,先后不下七、八次。 黿頭渚景區(qū)始建于1916年,原是楊翰西的私家園林,也曾一度成為蔣介石的私家園林,堪稱“太湖第一名勝”。郭沫若先生曾有“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贊。 黿頭渚素來以櫻花而聞名。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80年代日本青年友好訪問團在這里種下櫻花樹,筑有“中日友誼亭”。 這里還辟有中日櫻花友誼林。 黿頭渚的櫻花有3萬多株,共有近100個不同的品種,是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櫻花種植基地,有“中華第一賞櫻勝地”之美譽。 ![]() 其中最能產(chǎn)生視覺沖擊,漫山遍野、燦爛嫵媚的當(dāng)屬染井吉野櫻,一般于每年3月底進入盛花期。 ![]() ![]() ![]() 黿頭渚“賞櫻樓”。 ![]() ![]() ![]() 登上賞櫻樓,俯瞰櫻花谷,青山環(huán)抱,綠水穿境,櫻花勝雪,粉綠相間,可謂層林盡染。 ![]() ![]() ![]() 憑樓遠(yuǎn)眺,整個櫻花谷如夢似幻,一望無際的粉色浪漫與典雅精致、古樸純凈的江南園林景致相映相襯,令人陶醉。 ![]() 65萬平方米的櫻花如漫天云霞飄落,點綴在太湖的山水間,驚艷萬分。 ![]() 櫻花有早、中、晚之分,從早櫻到晚櫻,輪番出場,燦若云霞。 ![]() 櫻堤上的這座石拱橋建于1936年。名為“長春橋”。橋的前后有湖堤與太湖分隔,太陽照耀時成渾圓形,宛若頤和園的玉帶橋。 ![]() 整個長堤種植著日本櫻花“染井吉野”,枝干粗大,是3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黿頭渚的主人楊翰西早年曾留學(xué)日本,他對櫻花情有獨鐘,長春橋兩旁堤岸上最早的櫻花就是他親手種植的。 ![]() 花開時節(jié),繽紛絢麗,整條堤岸尤如一條盤旋的花龍,非常壯觀。 ![]() 幾年前,老母91歲生日時,曾帶她至此一游。當(dāng)時橋畔池中夏荷蔥綠,別有一番情趣。 ![]() ![]() 長春橋建于1936年,呈拱形,是仿頤和園中的玉帶橋而建,橋洞映日成渾圓形。 ![]() ![]() 長春橋下的荷花池畔建有水榭,每年櫻花盛開時,繽紛絢麗,故名“長春花?!薄?/div> ![]() ![]() ![]() 遺憾的是我沒有在荷花綻放的時節(jié)來過此處,單觀池中荷葉就可以想象那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景象。 ![]() ![]() “太湖佳絕處”牌坊原為“橫云山莊”門樓,也曾為黿頭渚公園的老大門,始建于1931年,結(jié)構(gòu)古典,北式風(fēng)格,斗拱連接,琉璃頂、飛檐翹角?!短呀^處》匾額是郭沫若先生于1981年所題。 ![]() 牌樓右邊門洞兩面分別題有“問津”、“利涉”,表明這里原來是游船停靠的碼頭。1934年以前黿頭渚不通陸路。游人進入黿頭渚,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于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卻不知道“桃花源”在何處,所以要“問津”。 ![]() 中華游圣徐霞客銅像高3.6米,用銅4噸多,由吳為山設(shè)計,山西宇達集團澆鑄,是為紀(jì)念徐霞客誕辰420周年和出游太湖400周年而塑造。徐霞客是無錫江陰人,他用雙腳丈量人生,書寫了一部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 過櫻堤是“具區(qū)勝境”牌坊,斗拱飛檐,“具區(qū)勝境”四字為何紹基手書?!熬邊^(qū)”是太湖的古稱,牌坊前的太湖石為“古云石”,系楊斡西家舊物。 ![]() 牌坊另一面書“橫云山莊”。 ![]() 橫云山莊是黿頭渚景區(qū)最早的園林建筑。 ![]() 七桅帆船是吳地船文化的一個縮影,距今已有200年歷史。傳說它本是岳飛的水師戰(zhàn)船,岳飛屈死風(fēng)波亭后,就把戰(zhàn)船改良成魚船,戰(zhàn)士們靠打漁為生。 ![]() 七桅帆船的航行速度相當(dāng)快,順風(fēng)時每小時可以達到20公里。 ![]() 荷塘上的方亭題名為“藕花深處”,取自李清照“興盡晚回舟,誤人藕花深處”的詞意。 ![]() 再往前是“清芬?guī)Z”,四面臨水,上有“誦芬亭”, 堂額“誦芬”為李苦禪所題,兩邊檻聯(lián)為:“湖闊魚飛躍,山陰草木香?!?/div> ![]() 黿頭渚上的燈塔,建于1924年,用于夜間導(dǎo)航。1982年進行了翻新和底部加固,外觀呈粉紅色,造型十分雅致,是黿頭渚的標(biāo)志性建筑。 ![]() “黿渚春濤”石刻,原由晚清德宗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狀元(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名狀元)劉春霖所題,文革中被毀。現(xiàn)在看到的是1974年從清代后陀為“花神廟”所書的檢聯(lián)中集取四字加以恢復(fù)的。 ![]() 這里春光明媚。 ![]() 這里春風(fēng)拂柳。 ![]() 這里春花浪漫。 ![]() 由石碑向前,是“涵虛亭”。亭中懸掛著清光緒年間進士陳蒙龍1919年書寫的匾額。這里是觀賞太湖山水的最佳地方。 ![]() 涵虛亭下的湖灘崖上怪石眠空,下側(cè)湖水吞波吐濤。 ![]() 黿頭渚不僅山清水秀、風(fēng)光綺麗,是縱觀太湖山水組合的最佳處,而且至今保存著許多古代吳越史跡,流傳著眾多吳越歷史人物的傳說。 ![]() 明末,東林黨首領(lǐng)高攀龍,隱于蠡湖,常在這湖灘濯足。以“滄浪之水濁矣,可以濯吾足”之意,表示避世隱身,知足常樂??箲?zhàn)勝利時,無錫人朱松黯書“明高忠憲公濯足處”八個隸字于橫云石壁上,以示對東林黨人高風(fēng)亮節(jié)的敬仰。 ![]() 高攀龍因得罪明代宦官魏忠賢,遭到放逐,歸隱無錫蠡湖,自號“湖上老人”,不談時事,以花鳥為伴,但是魏黨仍不放過他,逼得高攀龍于1626年3月17日清晨,在水曲巷住宅池中自盡。 ![]() 站在高公濯足處,可以清晰地看到對面石壁上晚清無錫縣令廖綸所書的“包孕吳越”和“橫云”摩崖石刻。1891年正月,廖綸同朋友一起乘船到此游覽,揮筆題寫了“包孕吳越”和“橫云”6個字,后鐫刻在石壁上?!鞍袇窃健毙稳萏馄呛甏?,春秋時吳越兩國在此孕育生息,撫育了吳越兒女。 ![]() “橫云”意思是說從黿頭渚遠(yuǎn)眺太湖,水天一色,黿頭渚橫臥湖岸,漁帆似半空的彩云,輕盈飄移。 ![]() “震澤神黿”青銅雕塑?!罢饾伞笔翘墓欧Q,“黿”在神話傳說中是龍和龜所生的長子,呈龍頭龜身鳳爪鷹尾。 相傳大禹在太湖治水時,發(fā)現(xiàn)一塊色澤青潤的大石頭,于是將其鑿成一只神氣十足的石黿,這便是傳說中的“震澤神黿”,也叫“鎮(zhèn)妖石”,用此鎮(zhèn)住太湖水龍,以保風(fēng)調(diào)雨順。 ![]() 現(xiàn)在看到的神黿是用青銅制作的,長1.7米,高1.3米,寬1.1米,重達700多公斤,由著名雕塑家徐寶慶創(chuàng)作,上面鐫刻朱復(fù)戡的“震澤神黿”篆書。 ![]() 黿門樓位于充山腳下,呈牌樓狀,上蓋桔黃色琉璃瓦,正面橫額“黿頭渚”三個鎏金大字。背面書“山輝川媚”。 ![]() 黿頭渚景區(qū)的廣福寺位于“黿渚春濤”和 “萬浪卷雪”的交界處,倚山面湖 ,坐北朝南。 ![]() 天王殿。 ![]() 正殿為“圓通寶殿”,里面供奉的是“南無觀世音菩薩。 ![]() 南朝蕭梁時,黿頭渚后山就建有廣福庵,又名峭巖寺,古寺高林, 履有廢興。 ![]() “七十二峰山館”是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侖青年時代生活學(xué)習(xí)的地方,是由王昆侖的父親王心如于1927年所建。門廳上方所懸的“七十二峰山館”匾額由原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所書,內(nèi)設(shè)王昆侖事跡陳列室,展示了王昆侖的生平和杰出貢獻。 ![]() 充山隱秀位于充山最高處鹿頂山的東南面,這里原來是陳家花園的所在地。 ![]() 陳家花園,也叫“若圃”,是1928年無錫本地民族工商業(yè)者陳仲言所建。 ![]() “充山隱秀”景點從1984年開始建設(shè),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面積為13.3公頃。 ![]() 這個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勢,順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邊是人工堆積的土山。 ![]() 翠湖四周種植著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樹木。 ![]() 這里鮮花盛開,不禁醉入花叢。 ![]() 這里空氣清鮮,盡享天然氧吧。 ![]() 這里視野開闊,令人心曠神怡。 ![]() 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設(shè)著一直一曲兩座橋,直橋名為“跨綠”。 ![]() 曲橋名為“俯青”。 ![]() ![]() “荇春”橋亭。 ![]() 這是聶耳亭。這里原來是陳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園。1934年,22歲的聶耳隨電影《大路》攝制組來無錫時就居住在這里,并譜寫了著名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兩首插曲。為紀(jì)念這位人民的音樂家,1959年無錫市政府主修了這座“聶耳亭”,并于1981年在亭旁雕塑了聶耳胸像。 ![]() 前方是鹿頂山,海拔96米,是黿頭渚景區(qū)的制高點。 ![]() 鹿頂山有一個傳說:南極仙翁的天鹿觸犯了無規(guī),被仙翁一掌打下云頭。仙鹿下凡時,看中了水草豐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邊化成了美麗的山峰,永遠(yuǎn)守護著太湖。1984年,在這里建造了“鹿頂迎暉”景區(qū)。 ![]() 舒天閣是鹿頂山的最高點,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臺上,閣高24米,三層八角四重檐,黃色琉璃瓦頂,意為“四時有景,八方入畫”。登閣北望五里湖波光點點,南望整個黿頭渚一覽無遺,真有“極目楚天舒,飽覽黿頭渚”的意境。 ![]() “無錫人杰苑”鄰近“中日櫻花友誼林”,依山傍水,由雕塑館、相關(guān)資料展品室和大師工作室等組成。苑中有三十一尊無錫名人塑像。 ![]() 古吳國創(chuàng)始者、江南文明遠(yuǎn)祖 泰伯 ![]() 唐代詩人 李紳 ![]() 中國畫祖 顧愷之 ![]() 抗金明相 李綱 ![]() 東林黨領(lǐng)袖 高攀龍 ![]() 繪畫大師、美術(shù)教育家 徐悲鴻 ![]() 民間音樂大師 阿炳 ![]() 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lǐng)導(dǎo)人 秦邦憲 ![]() 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陸定一 ![]() 經(jīng)濟學(xué)大師 薜暮橋、孫冶芳 ![]() 著名學(xué)者、文化巨匠 錢鐘書 ![]() 著名科學(xué)家、教育家 錢偉長 ![]() 著名的民族工商業(yè)家、卓越的國家領(lǐng)導(dǎo)人 榮毅仁 ![]() 櫻舞荷韻廣場采用中式建筑風(fēng)格,狀如一片靜臥水上的荷葉,黿渚明珠飛行體驗館為球體建筑,好似一顆明珠落在荷葉之上,晶瑩剔透。 ![]() “黿渚明珠”飛行體驗館帶給游客的是酣暢淋漓的震撼體驗。無論春夏秋冬,365天盡享太湖旖旎風(fēng)光。整部動感球幕數(shù)字影片著重刻畫黿頭渚的櫻花美景,再現(xiàn)“中華第一賞櫻勝地”的壯觀景象,滿足了人們“四季皆可賞櫻”的美好愿望。 ![]() 黿頭渚作為著名的賞櫻勝地,的確名不虛傳。無論你在櫻花谷、長春橋,還是在鹿頂山,甚至是在湖中游船,幾乎無處不可賞櫻。 ![]() ![]() ![]() —THE END—![]()
最美中國,游在中國
3.8萬篇內(nèi)容 43.3萬人參與 更新于 04-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