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中,蘊藏著許許多多的玄妙杰作。而俗語應該是其中最讓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环N語言表達形式了。雖說這些話大多出自百姓之口,并沒有太過于高深莫測的語言表述,但卻時常讓我們摸不著頭腦。
比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句俗語:“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句話一般人看完還真有點懵,不知道說的是什么。聽老一輩人解釋過之后,不得不感慨他們的總結(jié)能力,的確值得我們學習。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句俗語究竟在講什么吧。這里的“五”“六”“七”“八”指的其實就是人的年齡,分別為: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的“年、月、日、時”呈依次減少的順序。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在從五十歲開始,其實身體以及精神狀態(tài)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五年”在這里的意思就是人到50歲后,精神狀態(tài)一年不如一年,接下來的時光都要以“年”為單位來計算了。就像我們常說的“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面對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增長,對于未來的壽命也看的越來越淡。因為古時候農(nóng)耕時代,一個人能夠活到70歲,就已經(jīng)算是高壽了,所以當他們踏入50歲的大門時,之后的時光就要按“年”計算了。
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每天保持積極樂觀的好心情,盡可能的讓自己多活幾年就很好了,可以活到七八十歲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人到60歲的時候,與50歲相比又老了一層,時間已經(jīng)要從“年”變?yōu)椤霸隆绷?,身體狀態(tài)一個月不如一個月。60歲也被稱為“花甲之年”。之所以將60歲的人稱為“花甲之年”,就是因為人到六十,指甲根部會出現(xiàn)一道道白色的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漸漸開始變得衰老,身體代謝機能也在不斷下降,指甲上的白痕也在逐漸消失。
當然這種說法多少有些主觀因素的存在,很多身強力壯的人,60歲指甲上的白痕也還是存在的。而有的人未老先衰,未滿60歲指甲上的白痕就已經(jīng)消退了。不過在過去的民間習俗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六十六一刀肉”,意思就是說66歲是一道坎,需要吃閨女或兒媳婦割的一刀肉,以此來換取健康長壽。七天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過去,人能夠活到70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古人認為,人到70歲后,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都要按天計算了,一天不如一天,隨時有可能離去。過去七十歲的老人也會經(jīng)歷一大坎?!捌呤耸?,閻王不叫自己去”。其實這句話與孔子孟子有關(guān)。因為孔子活到了73歲,孟子活到了84歲。所以古人認為,兩大圣人都邁不過去的坎,一般人就更難了。當然這些在今天看來,都是十分迷信的說法,并不可信。而這句話其實也是基于對兩位圣人的尊重,與壽命并沒有太直接的關(guān)系。
八十歲已經(jīng)是耄耋之年了,在過去已經(jīng)是十分高壽的人了。所以之后的每一天都要按“時”來計算了。古人常說:這個時候的老人,就像是樹上熟透的果子,一有個什么風吹草動,就會隨時從樹上掉落下來,落到泥土里。意指80歲的老人可能前一個小時還好好的,下一個小時就傳來消息,人沒了。所以人們對于80歲的老人分外呵護。就算是有什么喜事,也不會要求老人必須到家里來,會派人去給他送一些好吃的。人老了,自然規(guī)律誰都無法違背,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已經(jīng)是過去的說法了。如今這樣的時代,物質(zhì)豐富,社會安定和諧,人的壽命整體都有延長的趨勢,健康指數(shù)也有明顯的上升。所以,衰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這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事情。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飲食與作息上引起重視,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積極鍛煉,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
保持好的心態(tài),人老了,就不要再為難自己了,好好享受,好好愛自己。不必再為子孫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只有你身體好,過得開心,孩子們才能越來越好。所以,大可不必為自己的衰老而感到傷心,放寬心,邁開腿,樂樂呵呵的生活。一個喜歡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歷史長河,洞察社會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夢想家。專注文學,專注與你分享每一次新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