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記·呂后本紀(jì)》中,記載了劉邦尚為漢王的時候,“得定陶戚姬”的故事。那么,戚姬的“姬”字,究竟該怎么讀,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細(xì)節(jié)問題。 曾為《史記》作注的魏代學(xué)者如淳,對“姬”字的讀音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姬音怡,眾妾之總稱也。”這就是說,戚姬的“姬”,應(yīng)該讀作“怡”。君王除正妻之外,其他妾室則統(tǒng)稱為姬。也就是說,“姬”用作“姬妾”這類專有稱謂時,要讀成“怡”。 唐人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對如淳的觀點(diǎn)進(jìn)行了反駁。司馬貞認(rèn)為,如淳管“姬”讀作“怡”,應(yīng)該是錯誤的。因?yàn)榧г臼侵芡跏业淖鹦?,由于周天子的宗室之女,其地位要尊于其他姓氏宗族,因此后人才將“姬”作為婦人的美稱。 司馬貞的解釋看起來像模像樣,可是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中,卻覺得司馬貞所言有誤。理由在于“姬”字的造字原理,就是從“yí 聲(yí 字無法輸入,寫成'頤’字的左半邊)”?!凹ф钡摹凹А保x作“怡”才是正音。 六朝時期,人們管妾母叫姨?!耙獭迸c“姬”字的關(guān)系,如錢大昕所言,是“字異而音不殊” ,也就是說這兩個字雖然寫起來不同,但讀音確實(shí)異曲同工。“姬”字用在姬妾一類的稱謂時,應(yīng)該讀“怡”;只有用在姓氏的時候,才讀作“基”。 錢大昕接著說到,如淳所處的魏代,距離漢代并不遙遠(yuǎn)。因此如淳對古音的探究,會有更加直觀的覺受(原話為“去古未遠(yuǎn),當(dāng)有所受”)。而小顏(顏師古)、小司馬(司馬貞)卻對如淳橫加菲薄,這是非常不應(yīng)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