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這句話說得一點都不錯! 因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你日常的行為舉止對于孩子來說影響深遠。孩子的很多行為,其實都是從父母那里模仿來的。 有時候孩子脾氣暴躁、性格孤僻,與父母的日常行為有很大關系。父母對于孩子而言,不僅是「養(yǎng)大就好」,還需要「引導教育」。 所以,在生活中有這么幾件事,家長萬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做! 當著孩子面吵架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夫妻吵架很正常,就像鍋與勺子一樣,哪有不碰的時候呢~可如果真的到了必須要爆發(fā)和發(fā)泄的時候,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生氣、發(fā)火、扔東西。 因為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超強,看到父母吵架,將來自己有情緒發(fā)泄時,也會學著父母一樣生氣、發(fā)火、扔東西! 而且,父母吵架、冷戰(zhàn),不僅傷害夫妻間的感情,還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長。 因為父母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體會不到愛的滋味,還會出現(xiàn)忐忑不安、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等問題。 所以,家長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不要讓孩子直面沖突和暴力。否則很容易被孩子學會后,內(nèi)化為自身的社會習慣,甚至會復制父母的模式,把創(chuàng)傷帶給下一代。 總是對孩子哭窮 很多家長會把自家的情況,形容的很窮、很困難,想以此給孩子樹立金錢觀念,不鋪張浪費,達到激勵寶寶努力學習、奮進的目的。 雖然初衷是好的,可這樣并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在給孩子「投毒」,反而會適得其反。為啥呢? 因為家長總和孩子說家里“困難”、“窮”、“咱家比不上別人家”這些話,會讓孩子特別敏感,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比別的小朋友低人一等。 即便自己有合理的需求,也不敢主動向父母要求什么。在別人看來這類孩子很懂事、很節(jié)儉,事實卻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界定合理or不合理要求。 就比如說,當孩子想要看一看同學的繪本,或者摸一摸別的小朋友新買的芭比娃娃被拒絕時,對方一句“讓你媽媽也給你買呀”的話,就可能會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富不炫耀,窮不聲張。家里是什么條件,自己知道就行,我們不需要哭窮,也不必打腫臉充胖子似的一味滿足。 在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不必太苛刻孩子的小要求。同樣,在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家長也不能無限制的去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孩子的童年很短暫,不要在孩子該快樂的年紀,背負著成年人的壓力。 經(jīng)常抱怨 (圖片來源:new.qq.com) 微笑是會傳染的,壞情緒同樣如此。人生在世不如意,確實會有很多糟心事。 工作煩心了、家里瑣事糟心了、婆媳關系鬧心了,都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忍不住抱怨想發(fā)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可不要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抱怨。 因為當孩子抱著對生活懷疑或頹廢的態(tài)度時,身心過早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就很容易陷入消極負面或極端的狀態(tài)。 時間久了,不僅孩子聽著煩,還會使孩子形成暴躁、愛抱怨的性格,甚至產(chǎn)生厭世感。 過度親密 (圖片來源:52112.com) 夫妻再恩愛,當著孩子的面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日常的親吻無傷大雅,但是再進一步的行為,就要避開孩子了。 因為寶寶3歲后,就開始有了性別意識。家長一定要懂得適可而止,千萬不能過于“放肆”。夫妻同房時需要關好房門,不要讓寶寶看到辣眼睛的畫面,否則會誤導孩子。 除此之外,等到寶寶3歲之后,不僅要「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還要減少或逐步停止異性親子共浴(母子可推遲至5歲左右)。也不建議進出異性廁所、公共澡堂以及更衣室,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換衣服。 臟話連篇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有很多家長向小康君吐槽說:“最近我發(fā)現(xiàn)我家大寶不知道跟誰學的,突然變得很暴力。和其他小朋友玩著玩著,就推人家一下,有時還會爆粗口“麻蛋,麻蛋”“傻B”這種罵人話,真不知道這是跟誰學的!” 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毫不避諱的責備、辱罵他人,認為孩子年幼不懂事,聽見了也不明白里面的含義。 其實,語言的力量真的不能小覷,語言+暴力=扭曲孩子心靈。很多孩子出口成“臟”的背后,可能就有一個滿嘴臟話的家長。 寶寶的認知水平較低,是非對錯觀念也都比較弱,他們的行為更多地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所影響。 寶寶的攻擊性,多出現(xiàn)在4歲左右,男寶比女寶表現(xiàn)得更明顯。 家長需要做的是盡可能避免寶寶接觸暴力環(huán)境,如電視節(jié)目等。如果父母之間有了矛盾,不要在寶寶面前吵架,或大聲爭論,要時刻記得為他們樹立榜樣。 不停地玩手機 (圖片來源:k.sina.com.cn) 一回家就玩手機、打游戲,不和寶寶交流的父母,會讓寶寶誤以為父母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粑粑麻麻才對自己才愛答不理。 若長時間讓寶寶在這種環(huán)境中生活,只會削弱寶寶的自信心,讓寶寶更加沒有安全感! 這種心理一旦根深蒂固,嬰幼兒時期容易特別依戀父母,非??謶指改傅碾x開。等寶寶長大了、戀愛了也容易患得患失,參加工作了也不敢輕易挑戰(zhàn)困難,影響了寶寶的一生。 一部小小的手機,拉大你和孩子的距離。在今后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也會因缺乏與子女的親密交流,而變成只會說教,無法走進孩子內(nèi)心的嚴厲家長。 所以,我們在陪伴的寶寶時候,一定要專心點。不要將精力分給手機、電視和工作。在陪伴孩子的時候還要做到積極回應,看到寶寶好的行為及時鼓勵,不當?shù)男袨榧皶r糾正。 不尊重老人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家長如果不尊重、不孝順老人,孩子更不會尊重長輩,將來更別提讓孩子孝順你了。 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不孝順,那么就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 (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
|
來自: 閑云野鶴qpab3u > 《教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