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一場修行 怎么樣客觀的對待這些“喪失”,讓心靈的傷痛盡快平復(fù)呢?傷痛六階段(否認(rèn)、生氣、掙扎、抑郁、接受、成長)給了我們啟迪和答案。 當(dāng)我們不幸面對“喪失”的時候,盡快接受事實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雖然我們做不到莊子的豁達與逍遙。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責(zé)問道:“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yǎng)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是這個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不傷心呢?思前想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我也就不感到悲傷了。”分析莊子的回答,他也有一個思想斗爭的過程,也有一個否認(rèn)、生氣、掙扎的心理歷程,只是他很快就調(diào)整了心態(tài),沒有讓自己陷入抑郁的深淵,直接就到達了一個接受與成長的彼岸。 為什么同樣是“喪失”,莊子短時間內(nèi)就得以浴火重生,而我們常人則需要幾個月、幾年才能說服自己,更有甚者一輩子都跳不出痛苦的魔掌呢?是我們感情豐富還是另有原因?我個人的認(rèn)為是“修行不夠”。 不管何種的“喪失”,自己才是生命的主角,愛才是生命的主旋律。相信愛你的人遠在天堂,也衷心祝福你愉快安康;相信不期而遇的小磨難,也會轉(zhuǎn)化成你努力的催化劑和加油站?!白罡呒墑e的自在,就是不活在別人的世界里”,讓我們在自己與別人的“喪失”中一次次潛心修行,重建心靈,超越靈魂,升華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