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亮劍》橫空出世,席卷中國,至今仍在熱播,被成為抗戰(zhàn)劇中的經典之作。劇中李云龍,也成了老百姓口中津津樂道的八路軍形象。 電視劇里的李云龍,極其愛才。其中有一幕,至今讓我印象深刻。老李拿五挺機關槍換了丁偉的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因為他剛建立騎兵部隊,需要一個有力的人訓練。趙政委聽后震驚,詢問李云龍,要求他解釋,因為他覺得不劃算。我們知道,那時候的八路軍一窮二白,要什么沒什么的,別說機關槍了,步槍都沒幾把,機槍換人,還是5挺,足見其對人才建設的看重。 那么這5挺機槍什么來歷呢?根據劇情,這5挺機關槍,是李云龍剛被從被服廠提獨立團團長時,命孔捷帶一營消滅萬家鎮(zhèn)敵人獲取的,這一戰(zhàn)他還搞到了馬匹,這也好就是后來的“五挺機槍換人”的原因。 那么,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把機槍?!皺C槍換人”里的機槍是實際上是侵華日軍及其偽軍的主要班、組級支援武器,大正11式輕機槍,大正是其日本定制生產年份,它的機瞄在其右側,供彈在左側,槍托向右偏,根據其形象,我們當時的軍民送了它個外號“歪把子”,李云龍的部隊繳獲不少這武器。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八路軍當時的武器以繳獲為主,拿著“歪把子”消滅日軍是必然的,當時這槍其實真不咋地。因為其性能實在太奇葩,對氣候要求非常高,如果是在雨天、干燥天、潮濕等環(huán)境下,故障率極高。這款槍械被繳獲后,一般都是敵后根據地采用較多,正規(guī)部隊基本不會將其投入戰(zhàn)場上。除了我軍,連日軍都嫌棄它,所以該槍也被稱為二戰(zhàn)最差的機槍。 “歪把子”采用氣動式設計,使用6.5×50毫米步槍子彈和5發(fā)的標準彈夾,其槍斗可放5個步槍子彈條,就是一次30發(fā),但它裝彈非常麻煩,達不到500發(fā)一分鐘;其腳架過長,很奇葩,導致槍線也很高,需要抬頭才能換槍、換彈,但戰(zhàn)場上站起來就等于死,傷亡率太高了。但它也有優(yōu)點,射得準,幾乎一個點。 但抗戰(zhàn)部隊使用一款更適合中國情況的輕機槍,李云龍的部隊多次使用,它就是ZB-26捷克式輕機槍。 這把機槍使用7.92毫米,彈夾彈容20發(fā),1500米射程,射速500發(fā)/分鐘,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機匣在其上方,還有個握把,換彈方便,方便沖鋒。 它設計簡單、維護方便,能在多地形環(huán)境使用,非常適合當時的中國軍隊,以至于到后來的抗美援朝它也還在使用。中國軍隊不僅大量使用,還仿制多挺。 二戰(zhàn)中,相比“歪把子”機槍,捷克式輕機槍更多地出現(xiàn)在中國戰(zhàn)場,使用頻率更高,因為它更適合當時的戰(zhàn)況,幾乎不用“歪把子”輕機槍,畢竟其作戰(zhàn)性能太不可靠,而 “機槍換人”更多地是反應李云龍為抗日作戰(zhàn)之決心、愛才之道。先輩打下江山不易,更需吾輩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