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視角 不為超度亡靈,不為覲見偶像,不為禱告今生,不為祈福來世,只為回應(yīng)冥冥之中的聲聲召喚,我奔向納木錯。 天蒼蒼,野茫茫,200多公里藏北草原天路,把我們送到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 巨大的瑪尼堆,令人震撼;獵獵飛舞的五色經(jīng)幡,幾乎覆蓋了整個那根拉。 站在那根拉,遙望雪山,觸摸藍天,感受白云的溫柔。極目眺望,崇山峻嶺之中,云霧縹緲之處,一抹湛藍,一抹寶石般的湛藍跳入眼簾。 那就是納木錯! 納木錯,藏語意為天湖,位于念青唐古拉主峰當拉山以北,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 遠遠看去,納木錯猶如一顆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雪山草地之間;又似一個沉沉入睡的美女,靜臥在念青唐古拉山下;遠處的雪峰、流動的浮云,沉到湖面,像藍寶石上鑲滿了美麗的斑紋,又如童年睡夢中看到的仙女的五彩霓裳。 浩淼的水天之藍,天地相接的巨大折痕,深邃如神詆之籟音,造就了納木錯的圣潔絕色,讓文人墨客詩興大發(fā)—— 輕輕地,輕輕地走進你, 柔柔地,柔柔地撫摸你, 甜美的詩,嫵媚的畫,詩情畫意納木錯!神湖在天邊,天湖在人間,我如一縷飄游的云,來到世上最高的湖邊,聆聽美麗的傳說—— 念青唐古拉雪峰,納木錯的夫,似凝固的銀濤英俊挺拔,倒映湖中;納木錯,念青唐古拉雪峰的妻,如星辰般的仙女,空靈剔透,寧靜純潔、浩蕩絕美。山水交集,水山疊印,山因水壯美,水因山嫵媚。穿越時空,相依相偎,日夜廝守。或許,記不起究竟這樣偎依了多久;或許,記不起究竟看過多少日出日落;沒有海誓山盟,卻自存一份天長地久,在空曠絕世的雪域高原懷抱中,感受著無與倫比的地老天荒。 神湖在天邊,天湖在人間,我如一縷飄游的云,來到世上最高的湖邊,領(lǐng)略納木錯令人迷戀的藍色夢幻。 不管如何變化,圣潔純凈,是納木錯的永恒。那抹藍,藍得驚心動魄;那抹藍,藍的圣潔純凈,像晶瑩剔透的藍水晶,更像嬰兒的一對明眸。 我懷疑,人間真有這樣一汪圣水? 我發(fā)問,是天空浸染了湖水,還是湖水洗濯了天空? 納木錯的那抹幽藍,是橫空綿延的念青唐古拉雪山賦予的生命。神山,山頂積雪,雪落空谷,條條小溪帶著冰雪融化后的圣水,長年累月注入天湖。湖因山而得到生命,湖也因山而具有靈氣。 站在岸邊,腳下踩著柔軟的白沙,側(cè)耳傾聽湖水輕輕拍打堤岸的聲音;放眼眺望,天與湖相接,云在湖中飄緲,壯美的念青唐古拉雪峰靜靜地守衛(wèi)嬌妻納木錯……看一眼,你就會對水肅然起敬;掬一汪,你會感到一手的寧靜。 煞那間,我感受到了一種空靈和圣潔。我不是朝圣者,這一刻卻與朝圣者同樣虔誠,無法拒絕這神性的感召。不由自主,潸然的淚水已融入悲憫的湖影。 納木錯是藏傳佛教最著名的圣地之一,是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是密宗本尊勝樂金剛佛的道場。 納木錯是一部不曾覆合的經(jīng)卷,以風的方式吟誦,以云的綿柔散播,以格桑花樸素的仁愛之情將信徒渺小枯瘦的肉身輕輕包敷。 在藍天白云之下,在遠離喧囂和污染的純凈之處,納木錯用她那湛藍的湖水滋養(yǎng)著無數(shù)手搖轉(zhuǎn)經(jīng)筒、口誦經(jīng)文的虔誠心靈。信徒香客的隊伍,在陽光的映照下生動而靜美。他們的身影與納木錯岸邊的小花小草、動物飛鳥、白云湖水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自然、樸素而又莊嚴神秘色彩的圖畫。每當藏歷羊年,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朝拜圣湖。繞湖一周,少則半月。那種虔誠,發(fā)乎心,鑒乎天。人們膜拜的,是水的高度,水的圣潔,水的滋潤和包容。 我不信教,但對水的信仰,是一種宿命。彎下腰,虔誠地用手指蘸上一滴圣水,輕輕地彈向空中。 天湖之高,在海拔。天湖之美,在人性。天湖之大,則在信仰。 天在湖上,湖在天上。走進天湖,仿佛走進天堂。一路走來,我再也無法歸去。 2010年8月10日寫于大都錦湖園 作者簡介: 雷聲,年逾花甲,主任記者。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葉,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但不會寫詩填詞)和從事新聞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1989年出版新聞學專著《新新聞體寫作》一書,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周谷城為該書題寫書名;1990年北京亞運會撰寫的通訊《如煙的夢后,是黎明》,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并被收入亞運文獻集《亞運在北京》一書;1994年,撰寫9集電視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頒發(fā)榮譽證書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攝影散文集《追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