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大明宣德年朝廷官吏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輯錄——〈武當山歷代道人高士簡史〉(選錄六人)》 據(jù)明代宣德年間朝廷官吏任自垣所編修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記載:(“武當神仙窟宅,自黃老設教,神仙至人棲之者眾?!庇衷唬骸皩W道者常有百數(shù),心有懈替,則為百獸所逐。”——《圖經(jīng)》)“夫養(yǎng)生之人,多隱其名字,藏其時曰,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閑名落人耳中。是山,證道升真者,何可勝計。去古頗遠,劫火屢更,多失其名。今考之其傳記,詢諸前輩,聞得一二,錄之于此,以備山中勝概云。” ●關(guān)令尹真人——周康王之大夫。姓尹,名喜,號文始。當周之末,大道將隱,預占紫氣西邁,有道者過之,出為函谷關(guān)令。未幾,太上度關(guān),喜執(zhí)弟子禮迎拜,授《道》、《德》之二經(jīng)。約會蜀之青羊肆。托疾不仕,隱居谷內(nèi)。后入蜀。歸棲于武當三天門石壁之下。石門、石室,喜之所居。古有銅床、玉案,今無之矣。以其所居,名曰尹喜巖,澗曰牛漕澗、青羊澗,皆太上神化訪喜之地(出《輿地紀勝》)。 ●神仙尹軌——(《神仙傳》)尹軌,字公度。太原人。文始真人弟子也。博極群書,晚乃學道。號山世遠。常起居林麓,服黃精。年百余歲,言天下安危盛衰,未嘗不驗。入太和山,去領(lǐng)杜陽宮太和真人。今為紫虛陽光道德篆真師(出《真誥》)。 ●神仙戴孟——(《郡國志》)姓戴,名之生,漢將軍,武帝譴入北山采藥。棄官學道,號孟盛子。受法于清靈裴真人,得玉佩金鐺之書,石精金光之符。周游名山,日行七百里。后白日上升,落帽于武當山峰之上。迄今呼曰落帽峰。故陳希夷有詩云:“我愛武當好,將軍曾得道。升舉入云霄,高嶺名落帽”(出《真誥》及《晏公類要》)。 ●【鄧真官】——名安道。孫寂然之弟子也。自幼隨師開復武當。首蒙恩賜。盡得其師上清五雷諸法之妙。駕風鞭霆,其應如答。遠邇疾患,皆奔趨之。繼奏敕住五龍,興建正殿,頑石壁立,“?”(古籍于此處缺一字。故以其符號替之——譯者注)鑿甚苦,默施神用。一夕,雷雨為破其石。度弟子數(shù)人。以觀付之。潛調(diào)龍虎,內(nèi)煉甲庚。嘉泰(公元1201年——1204年)中,預告徒眾,掩臥而逝。大風拔木,移時方散。人謂乘風而往。劍瘞宮北,遺跡昭然。 ●【張全一】——字玄玄,號三豐(見后)。 ●【鄧青羊】——南巖道士。生于元季,早來武當,從高士學黃老、文始、文庚、莊、列與夫周易參同,龍虎大丹,精思熟煉,深得其奧。至乎九還七返,造化功妙,上乘一著,不落其二,方始放浪湖海,以道度人。棲棲。 【備注】上述文字,源出明代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任自垣——三茅山道士,明永樂九年(公元****年),授道錄司右玄儀;永樂十一年(公元****年)選授太和山玉虛宮提點;宣德三年(公元****年)升太常寺寺丞,提調(diào)太和山。同年十月,居武當太上巖編撰《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宣德五年(公元****年)壽終。其生前為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寵臣,曾就武當山道教事務多次面圣。另任氏亦曾參與明代《永樂大典》 武當派太和門十四代主要代表性傳承人袁忠亮先生;獨家權(quán)威發(fā)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