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产国偷v产偷v自拍,国产午夜片在线观看,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 <output id="e9wm2"></output>
    <s id="e9wm2"><nobr id="e9wm2"><ins id="e9wm2"></ins></nobr></s>

    • 分享

      宗成讀《春秋左氏傳》第14集

       有物書齋 2021-06-15

      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每周堅持原創(chuàng)

      用不同的經(jīng)度突破思想的維度

      非禮,可以導致不育,最終絕后嗎?

      1/4

      原文

      《傳》:隱公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zhì),王子狐為質(zhì)于鄭,鄭公子忽為質(zhì)于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傳》:隱公六年,冬,京師來告饑,公為之請糴于宋,衛(wèi),齊,鄭,禮也。
                  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況不禮焉,鄭不來矣。
      《傳》:隱公八年,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辛亥,以媯氏歸,甲寅,入于鄭,陳針子送女,先配而后祖,針子曰,是不為夫婦,誣其祖矣,非禮也,何以能育。

      2/4

      慌慌張張的迎親背后

      本篇的主角是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按照現(xiàn)代的稱名習慣,應(yīng)該叫姬忽,后來當了鄭國國君,死后的謚號是鄭昭公,昭是個好謚,《謚法》云:

      • 昭德有勞曰昭,

      • 容儀恭美聽昭,

      • 圣聞周達曰昭,

      就是德智體美勞都差不多達標的意思,說明這個公子忽并不是忽悠,而是一位有德行的君主。但這位有德行的君主卻做了一件無德非禮之事。

      魯隱公七年十二月,就是第13集中,陳國的陳五父在鄭國盟誓時“泄泄如”好像丟了魂一樣的事件之后。第二年,新結(jié)盟的陳國君主就向鄭莊公建議把陳國大夫陳鍼(zhen)子的女兒嫁給鄭莊公的兒子公子忽,鄭莊公同意了。

      然后公子忽到陳國,迎接新婦,新娘子是媯氏(陳國貴族的姓),《左傳》記得相當清楚,以至于我們可以查到確切的日期:

      • 公元前715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六甲辰日,公子忽到陳國迎親;

      • 公元前715年,農(nóng)歷四月十三辛亥日,公子忽迎親隊伍從陳國啟程回鄭國;

      • 公元前715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六日甲寅日,公子忽迎親隊伍返回鄭國;

      鄭國國都新鄭就是現(xiàn)在河南新鄭市,陳國國都陳城是現(xiàn)在的河南淮陽縣,約200公里=400華里,現(xiàn)在開車走機西高速就是2個半小時。但古人沒汽車,充其量坐馬車,按照《尉繚子》的記載,古代一天行軍距離約30里。唐朝時,交通工具升級,步兵一天強行軍可以達到60里,騎兵90里。戚繼光的部隊一天一夜奔襲110里,已經(jīng)是封建時代軍隊的行軍極限了。

      迎親隊伍的速度應(yīng)該不會超過行軍速度,那么公子忽從4月13日離開陳國到4月16日到達鄭國,只用三天就趕了400里路,平均每天行進133里,這哪里是迎親?這分明是騎兵長途奔襲!

      那么疑點來了,這么慌張,到底為什么?!

      2/4

      烽火戲諸侯的后遺癥

      查閱史料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公子忽在迎親時,很可能并不是從鄭國出發(fā),而是從東周王畿之地(現(xiàn)河南省洛陽市)出發(fā),因為隱公三年的時候,記載公子忽在周王室的角色是人質(zhì)。為什么公子忽會成為人質(zhì)?要從烽火戲諸侯開始說。

      西周滅亡的著名事件就是烽火戲諸侯,這個事件自然不是真的,改天我們再細說。但這個事件后,西周被犬戎攻破都城鎬京,周幽王被犬戎殺于驪山,兒子宜臼在諸侯的擁立下打敗其他繼承人,繼承王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依靠來勤王的晉國、鄭國、虢國、秦國等諸侯國打敗,準確的說是嚇退犬戎

      犬戎退兵以后,一方面因為原都城鎬京被犬戎破壞的殘破不堪,一方面也是諸侯之間的博弈結(jié)果,周平王把都城從陜西的鎬京遷到了河南的洛陽,史稱東周。這個事件被稱為平王東遷。周平王是依靠諸侯的力量當上天子(當時叫天王)的,所以必然要對擁立的諸侯有所回報。東遷事件中,出力較大有秦國,被提升爵位封到陜西。還有鄭國,就擔任了東周王朝的卿士,是王室的執(zhí)政官,權(quán)力很大。

      鄭莊公即位的時候,周王室已經(jīng)在洛陽安頓下來。周平王一心想恢復(fù)西周時代的榮光,而鄭莊公呢,則一心想做中原霸主。兩個有野心的人在一起自然不會和睦相處,周鄭的關(guān)系逐漸惡化。魯隱公三年,周平王計劃把卿士的職位授予虢國的國君,鄭莊公聽說以后當即就拍了桌子,準備收拾周平王。經(jīng)其他諸侯說合,周王朝和下屬諸侯國鄭國互相交換人質(zhì),周王室的王子狐到鄭國為人質(zhì),鄭莊公的長子公子忽到東周的都城洛邑為人質(zhì)。

      不知道是不是被這個事情氣的,周平王很快就一命嗚呼了,即位的周桓王干脆把周平王的遺愿給落實了,真的把周王朝的卿士從鄭莊公手里奪走,授予了虢國的國君。叔可忍嬸不可忍,鄭莊公一氣之下,讓大將祭足把王室領(lǐng)地之內(nèi)溫縣的麥子給割了,九月份,又把鞏義附近的禾苗替周桓王收了,扛回了鄭國的糧庫內(nèi)。不讓我當官是吧,收了你的麥子,餓死你個龜孫!從此,周鄭關(guān)系正式破裂。

      這種情況下,維系兩國和平狀態(tài)的人質(zhì)自然就更加重要,因此,如無重大事件,正當理由,怎么可能讓人質(zhì)離開呢?

      3/4

      雪上加霜的鄭國給周王室雪中送炭

      因為確實發(fā)生了重大的事情。

      隱公五年冬天,宋國攻打鄭國的長葛,戰(zhàn)爭的起因是宋國的公子馮跑到鄭國政治避難,原因在《宗成讀《春秋左氏傳》第12集》里。這一打,就打了一年。

      春秋時代的戰(zhàn)爭很少有打一年的,基本上都是三兩個月結(jié)束戰(zhàn)斗,不耽誤農(nóng)時,分出勝負即可,所以春秋時代的戰(zhàn)爭被稱為“君子之戰(zhàn)”。因此,如果一打一年,而且是連圍帶打的話,那就確實是有深仇大恨了。

      隱公六年,宋國已經(jīng)圍困鄭國的長葛一年,即將城破。這時候,周王室的領(lǐng)地內(nèi)鬧了饑荒,周王室向宋、衛(wèi)、齊、鄭等國借糧。誰借了呢?只有鄭國。

      三年前還想著餓死周天子這個龜孫的鄭國為什么借糧?因為鄭國面臨的國際壓力太大了。周邊的大國,衛(wèi)國、宋國、周王室都成了敵人或即將成為敵人,危機環(huán)伺,鄭莊公不得不低頭,借周王室這面大旗,先讓自己政治正確,然后再逐步解決危機。

      但是借糧的周桓王不樂意,看見鄭莊公氣都不打一處來,沒有好臉色,“不禮”。這種情況連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勸周桓王:“咦,我說老師兒,恁弄啥哩,咱從陜西遷過來,還是靠晉、鄭這些大國幫咱哩?,F(xiàn)在鄭國來了,還帶了油饃頭和胡辣湯,恁還裝龜孫,其他國家一看才不來哩,俺看吶,鄭國以后也不會來了?!?/span>

      不管周桓王樂意不樂意,鄭莊公的目的達到了,在自己雪上加霜的時候,對周王室雪中送炭,緩和了與周王室的關(guān)系,占到了道義的制高點上。第二年,就是隱公七年,鄭國和陳國結(jié)盟,結(jié)盟以后,陳國提出要嫁個貴族之女給鄭國太子公子忽,鄭莊公答應(yīng)。于是公子忽就有理由從洛邑脫困而出了。

      4/4

      玩火會尿床

      那么我們回到文章開始的疑問,為什么公子忽的迎親之旅最終搞得跟騎兵奔襲一樣?因為路上很危險,要趕時間。要趕快趕到陳國,陳國是盟國,所以在陳國可以耽擱時間長一點(一星期),但是從陳國回鄭國的路上很危險,一旦周天子或者宋國派人截殺,怎么辦?所以路上一定要趕時間,一天跑130里,累死馬也要趕快回到國都。

      公子忽帶著從陳國娶的新娘安全回到國都,然后才去祭告祖先。他的岳父陳鍼子聽說以后,就說:“這孩子,先娶了媳婦才祭告祖先,這是不按程序操作,非禮啊。這樣怎么會有后代呢,沒有后代,肯定會有個凄慘的將來啊?”

      那是否按照程序操作就一定有后代呢?不見得。春秋時代沒有后代的國君多了,下場凄慘的也多了,被州吁殺掉的衛(wèi)桓公,被宋國權(quán)臣殺掉的宋殤公,娶妻子的時候都是按照先祭告祖先再結(jié)婚的程序操作的,也并沒有得到祖先的保佑。

      可見,按照禮法的程序操作并不能保證有后代,下場好。那么反之,不按照禮法程序操作并不能保證沒有后代,下場凄慘。所以說,有沒有后代,下場好不好,跟程序沒關(guān)系,跟禮法沒關(guān)系,后代儒生強行這么聯(lián)系,只有一個結(jié)果:讓人重視禮法。

      這本質(zhì)上跟我們嚇唬小孩子“玩火會尿床”是一樣的。成年人會這么嚇唬小孩子的原因是,成年人知道,玩火最容易導致的后果就是失火,并不是尿床。但小孩子比較害怕的是尿床,所以用尿床嚇唬小孩子,小孩比較容易相信。小孩子為什么比較容易相信毫無邏輯關(guān)系的聯(lián)系呢?因為小孩子邏輯思維差。那么同理,儒生這么嚇唬后代的國君,儒生自己信不信呢?大概率是不信的。

      那么陳鍼子為什么說出這句預(yù)言,而且預(yù)言還真的準確了呢?公子忽最后確實是被臣子弒殺了。因為公子忽迎娶的是他女兒,又在他家住了幾天,他肯定看出了公子忽性格上的缺陷,否則哪里會有老丈人詛咒女婿的呢?他這么說,無非是想給女婿女兒提個醒,又不方便說而已。

      那么公子忽到底有什么性格缺陷呢?我們下集再講。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書齋的讀者都是喜歡深度思考的。


      宗成讀《春秋左氏傳》系列: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