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前一周內(nèi)。蛋白攝入比例下降,身體底子反正短期內(nèi)也不會變了,短期肌肉也不會下降。碳水比例明顯上升。甚至有“故意堆碳水”的嫌疑。再說一遍,不要走極端,什么吃多了都壞肚子。多吃主食米面,多吃水果。忘了說一句,確保睡好。賽日。早飯是一定要吃的。最靠譜的就是全麥面包,這個東西熱量、碳水、蛋白都比較均勻,而且從來沒有聽說吃面包片吃得鬧肚子的案例。” 隨著疫情弱化,進入“常態(tài)化監(jiān)控”,各地馬拉松賽事遂成風起云涌的態(tài)勢。與以往不同的是,由于考慮疫情的因素,基本上舉辦方都會限制人數(shù)并嚴格輔以核酸檢測的手段,如此一來,與線下配套的線上馬,參加的人也就多了。 前不久太原馬拉松比賽,一位一直在第一第二位置膠著的選手,因為內(nèi)急的緣故,途中解決了一下,耽誤了一分多鐘,終于導致名落第四。正如英語諺語所言:The forth one gets nothing-----這是我大學專業(yè)英語第一冊里的一句話,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記得這么牢,而且在家里老是用到這句話。 01 — 跑步途中鬧肚子那是真的苦 曾經(jīng),我也有一陣肚子很脆弱,非常容易鬧騰。甚至有幾次在上班的地鐵途中,不得不中途下車去解決一下。我們都知道,并非所有地鐵站都有茅房,為了防止下車后踩空,更加延長內(nèi)急的時間,增加風險,不得不忍痛到確定一定有茅房的大站,諸如六里橋之類的。而這種站,進去后要不要排隊,是很嚴峻的挑戰(zhàn),至于解決之后,上不上得去下一列車,那都是小case了。 至于在跑步中內(nèi)急,如果一個人跑步,不是集體比賽中,我想還不會太尷尬,就近給公園里的某棵老樹施下肥。如果是在集體奔跑中,真的很尷尬。再要是本來有望得獎的,結果因此失手,就更遺憾了,難怪有的網(wǎng)友面對原來并列第一,如無意外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局面因此被破,笑稱,這是世上最貴的shi。 網(wǎng)友們都很友好,并無惡意。當事人也很豁達,坦然笑對這些玩笑,我給事主點個贊。我忽然想起前不久寫的“跑步有什么好處”里寫到,人豁達,也是跑步的一個收獲。 但是,肚子滑的時候,豁達卻幫不上你的忙。該失手還是要失手。像我們這樣平時只是跑著健健身的,常常為此而苦惱的,尚且還要發(fā)心去改良它呢,何況參加這樣重大的比賽中,又何況因為這個因素而失手(獎金)。 大部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選手,都會說,“昨晚沒吃好”,或者“早上沒吃好”。可見,吃,是跑步會不會出意外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02 — 個人心得:跑步與飲食 先拋開參加比賽這個因素,說說疫情結束,恢復放飛出門,如何飲食以應對由宅練向街跑的轉變。 為什么要說先拋開比賽。因為就跑馬來說,我是一個小白,成績渣渣。但是單說運動和街跑本身,畢竟誰都有體會,這樣在大神滿地的網(wǎng)絡上,講自己的心得,可以減少俺老人家暗暗臉紅的次數(shù)。 昨天我同班同宿舍的同學為了準備11月8日的西(安)馬,先預跑了一個全程。跑完后的體會,說可能核心力量還有點欠缺。他說我,你這方面應該沒問題,一直在家練。 就從不同重點的運動形式對應不同的飲食習慣這里說起吧。 宅練,重頭戲就是核心肌肉群。直觀地說,是脖子以下,臀部以上的部位。對于跑步來說,當然還要在核心肌肉群之外,加練腿部力量。不管怎樣,宅練的內(nèi)容,以肌肉抗阻性訓練為主,無氧運動為主。而放飛到馬路上,也許有人喜歡每天練沖刺,但是多數(shù)人還是應該8成有氧,2成無氧,至少大神先進們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這樣一來,飲食肯定也是有所不同的。 室內(nèi)肌肉訓練/力量訓練/無氧訓練 將會大量地消耗糖原,而且無氧運動很難把脂肪給動用上。我個人從年輕時候的武術訓練起,就有這樣的體會:只要是按照比賽節(jié)奏來訓練(強度較大,無氧狀態(tài)),很容易一會工夫就發(fā)生嚴重的饑餓感,很想吃點東西,特別是糕餅之類的。說明一下,我沒有低血糖或者糖尿病。在學校做窮學生的時候沒有條件,只好忍著,到訓練結束反而餓得不想吃東西了。工作后,經(jīng)常發(fā)生剛剛在俱樂部里練了沒多久(比較劇烈),馬上到樓下小賣部去買糕點吃-----同伴以為我嘴饞。 所以,室內(nèi)力量訓練主要以補充能快速吸收的糖類為主。訓練后,體質(zhì)是最弱的,盡量在一小時以內(nèi),補充糖,蛋白質(zhì)這兩樣。現(xiàn)在更加科學了,有的人說要補充抗氧化劑,那就適當補充維生素C。歸納起來就是: 室內(nèi)力量訓練:過程中有需要時就補糖,訓練后補糖,補蛋白,補水果。 跑步有氧訓練(此處不包括沖刺訓練) 有氧跑步的消耗,有點復雜。因為消耗脂肪的效率實在因人而異。說到這里,因為減肥而跑步的親們又是心頭一沉。聽我慢慢道來。 一般說法,跑步前20分鐘燒身體里的糖(血糖,糖原這些概念請留給專家們吧),隨后燒脂肪,再跑下去,就是消耗脂肪為主,因此----你就瘦了。 這個說法,可能遭到很多愛美的小姑娘們抗議:我都每天跑多少多少,也沒有多吃,就是不瘦,怎么著呢? 最近看到有一篇文章說,跑步能夠燒什么,也是可以經(jīng)過訓練自己進行調(diào)節(jié)的。簡單地說,馬拉松高手,可以先燒脂肪,而留著寶貴的“糖”在沖刺階段燒。這個我相信是真的。據(jù)說,就算體脂率再低的人,體內(nèi)的脂肪也夠跑個3-4個馬拉松用的。我自己一場全程消耗的熱量是3200大卡,根據(jù)脂肪燃燒供能比例,對照體脂率,很容易解這道一元一次方程題,我就不展開了。 那么跑步燒什么,怎么燒,這個問題真的有點復雜,這直接影響到我們說補充什么的問題。 我反復地在空腹時(喝500毫升水,清晨)做兩組實驗對比: 一是從E區(qū)以下開始跑,到E區(qū)封頂,全程有氧跑,10公里; 二是做開準備活動后,上來就HIIT 5公里這樣的跑法,隨后接有氧跑5公里,兩個5公里等于總數(shù)10公里。 試驗的次數(shù),前者當然不計其數(shù)了,后者上來間歇跑的,也不下數(shù)十次。我的體會如下: 1、從包括暖身效果在內(nèi)的慢跑開始跑,在30公里的距離內(nèi),跑完幾乎沒有餓的感覺,哪怕洗完澡徹底休息完,也并不覺得非常餓,吃得也不多。這幾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慢速度的跑步,尤其是儲備心率E區(qū)的跑法,哪怕是長距離,消耗的以脂肪為主(人的脂肪豐富,所以不容易感到餓了),而且很有可能在“糖”沒有被耗盡之前,就動用了脂肪。 2、以高強度項目開始(前提是要做開準備活動),在規(guī)定的HIIT 5公里沒有完成的時候,已經(jīng)餓了,腦子里香蕉飛舞。完成后接下來再跑5公里或者10公里,餓感明顯。結束后吃飯,特別渴望吃甜的糕點類,而且喜歡吃水果。 結論是:高強度/無氧沖刺跑在先,的確燒糖在先,糖被認為是高效燃料,因此先跑HIIT時,一般狀態(tài)神勇。但結束后會感到很餓。接下來的有氧跑,明顯有一種身體在被掏空的感覺,大概是脂肪被動用了。 這似乎可以印證一個公論:要減肥,可以通過長距離的有氧跑,這個是經(jīng)典的說法。也可以先無氧運動,再接著有氧運動,所用時間更短,這點也是我親身試驗,所驗證了的。 但是我有一個疑惑:先做無氧,減肥效果的確更高效。但是無氧在前要不要吃東西?我因為沒有低血糖或者糖尿病,所以我從來不吃。我發(fā)生減脂的突破期,就是這個HIIT頻繁采用的時期。但對于低血糖的人來說,可能要謹慎,因為空腹一場5公里的HIIT下來,真是有“前胸貼后背”的饑餓感。 03 — 為跑馬做的身體與飲食準備 國慶跑了一場成績渣渣,但跑后活蹦亂跳的全程馬拉松。事后跟夫人說,跑前我有意識地執(zhí)行的飲食方案,應該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身體準備 如果因為疫情期禁足導致訓練不如往年規(guī)范的話,那么適當?shù)纳眢w適應是必要的。這點我的發(fā)言權很小,因為網(wǎng)上有很多大神,他們的心得,本身就是我的指南針。我簡單的體會,必須有多個半馬打底,有兩三個25/30公里的適應性拉練。對比賽的速度要事先有規(guī)劃,不能跟著別人一通猛跑,否則很可能跑不下來。我給自己設定的是比30公里的速度慢一些。本來我的30公里就跑得不快,再比這個慢一些,所以給跑成4個多小時,對于大家熱衷的3XX之類的,不要說望其項背,連人家背在哪兒都不知道。但是,我畢竟完工后,還能買菜做飯,活蹦亂跳嘛。 飲食準備 對于飲食,我還是比較敢發(fā)言的,因為我也喜歡做飯。^_^ 如果之前加了很多的力量訓練,補充了足量的蛋白質(zhì),那么身體素質(zhì)和力量儲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在恢復戶外跑后,路跑為主,力量為輔,那么正常飲食就可以了。譬如: 早餐:雞蛋2枚,全麥面包2片,香蕉一根,堅果一把; 午餐(很多人在工作場合吃,簡單些):面條一碗,連湯約1斤到1斤2兩,燒餅2兩,配素菜最好;下午3點來鐘,蘋果一個。 晚餐:米飯2兩,或粗糧若干,牛肉2-3兩,素菜2個,素菜至少半斤。酸奶一小杯。 以上只是日常的攝入。可以看到,我一直主張攝入主食的。 賽期飲食,按照公論,賽前2-3天,適當加大碳水(糖)的攝入,通俗地說,米飯饅頭適當多吃,家有中秋沒吃完的月餅(通常還沒過保質(zhì)期)也可以適當享用,水果放開來吃。賽前一周,忘記體脂秤。 為什么月餅要特地強調(diào)適當享用,因為這個東西一年當中不大多吃,屬于生僻食品,又富含脂肪,油大,萬一吃得肚子不得勁,就會發(fā)生悲劇。同樣道理,過于刺激和油大的火鍋,紅燒肉之類的,在長跑前,都請小心。 水果為什么可以適當放開來吃。因為它首先是碳水-----我一直很奇怪很多減肥朋友們說不吃飯是為了少糖,但又說自己多吃水果。要說為了微量元素多吃水果我無話可說,但在攝入糖的方面,水果跟主食,真的不相上下。-----其次,水果除非是那些“性狀”特殊的,如柿子、西瓜等,一般不大容易吃壞。 香蕉是個值得特別拿出來說的水果。在我眼里,香蕉絕對是補能神器。而且我經(jīng)過一年的調(diào)理,已經(jīng)從一年多前常常在地鐵站找茅房的尷尬境地,脫離而成現(xiàn)在空腹吃香蕉完全沒有擔心的鐵肚子狀態(tài),所以,無論是為了清早跑半馬,還是日常餓了的時候,我很多時候,是以香蕉為補充手段的。 對于吃香蕉容易滑肚子的人來說,在比賽期,尤其是比賽前,那還是謹慎對待。 04 — 總結一下為跑馬而設計的飲食 1、從疫情走出來的恢復準備期。如果禁足期內(nèi)力量為主,攝入的重點按照蛋白、碳水這個順序排的話,那么跑馬準備期的飲食,應該是碳水、蛋白這樣的順序。具體來說,就是主食、水果、肉蛋。 2、賽前一周內(nèi)。蛋白攝入比例下降,身體底子反正短期內(nèi)也不會變了,短期肌肉也不會下降。碳水比例明顯上升。甚至有“故意堆碳水”的嫌疑。再說一遍,不要走極端,什么吃多了都壞肚子。多吃主食米面,多吃水果。忘了說一句,確保睡好。 3、賽日。早飯是一定要吃的。最靠譜的就是全麥面包,這個東西熱量、碳水、蛋白都比較均勻,而且從來沒有聽說吃面包片吃得鬧肚子的案例。蜂蜜+少許鹽泡溫水,這里又要強調(diào)一下,肚子差的人慎重,免得吃蜂蜜鬧肚子。我自己因為已經(jīng)從滑溜型肚子,進化為鋼鐵肚子,所以我長距離跑當日,都會喝一杯蜂蜜+鹽的水,就著一根香蕉,兩片面包。十分鐘后開始跑,都不會有得盲腸炎的擔憂。 賽的過程,線下跑真的太幸福了,有補給措施,自己可以空手。我攜帶的補給是:兩片全麥面包,一瓶600毫升運動飲料。4萬多步下來,手里抓著這瓶一斤多的飲料,還是很有感覺的。又不敢早早一口氣涼冰冰地倒進肚子里。孤獨跑真可憐。 長距離奔跑記得要隨身帶一包紙巾。我任何時候任何距離跑步都會手抓一塊小毛巾,如果真的遇到急了,沒有紙巾,只好把毛巾用了。兩樣都沒有的話,那就難辦嘍。 4、跑完。有條件吃碗紅棗銀耳羹,那是極品了。實在不想搞復雜的,甜的雜糧粥,是我的最愛。說到底,還是補碳水的路子。除了補碳水,跑完之后,雖然煮雞蛋未必馬上吃得下,但在稍息之后,也吃??偙染鄄痛篝~大肉的好,當然,更不要喝酒。 祝所有大神在賽季跑出好成績。 ============================================ 作者:老威修斯_宋偉江,個人公眾號:老威小屋。運動大叔,跑步和健身愛好者,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學訓練,合理飲食”的健身原則,倡導戒煙斷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為主,以適當追求競技能力為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