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難忘的2020年冬季、春季和夏季,在那些眾志成城的日子里,無心再回憶游山玩水,所以開始重新整理以前拍攝的國家寶藏,當再次回到《大美青?!窌r,發(fā)現真的已經過去了一整年。 一年的時間很長,但一年的時間也很短,雖然現在還時不時有些驚擾,但相信我們又可以同行出發(fā)了。與黑馬河里的與天地斗其樂無窮的湟魚們揮手而別,順著公路不遠就來到黑馬河景區(qū)。其實整個青海湖就是一個天然景區(qū),一邊是湖,一邊是山,山湖之間是無盡的油菜花和青稞田,而且所有這一切的美景都頂著最透澈的藍天。 從一個不大的路口呈拐,開下去就是青海湖畔的黑馬河景區(qū)了。不過,說這是一個景區(qū),倒更像一個宿營地,數不清的帳篷從公路邊一直扎到遠處的青海湖。因為,黑馬河是觀青海湖日出最理想的地方,這里東方正對著青海湖最開闊的湖面,對岸的的高山都因為太遠而可以忽略不見,因此很多游客都選擇在這里過夜,方便第二天一早看日出。
 當然也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大概還是青海湖周邊的接待能力太有限了,能提供熱水和比較干凈的酒店不多,而且在旺季價格也很高,實在安排不下的團隊或是對住宿能比較將就的游客,夜宿在黑馬河的湖畔帳篷中,也是一種別樣的體驗。不過,我對旅游住宿的要求比較高,我的同行伙伴要求更高,對于難得的能提供熱水的酒店都不大滿意,可惜青海湖邊真沒有星級酒店了。所以,我們看不到黑馬河日出了,只能欣賞藍天白云下的青海湖了。于是,我們就來到了青海湖邊,觸碰到遼闊而清澈的青海湖水。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 關于青海湖的由來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最有名的是說文成公主入藏時,投擲寶鏡而成。不過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有連續(xù)幾千年文獻記載的國家,在遠遠早于唐代的史書中就有了關于青海湖的記載。原因很簡單,青海湖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吸引了無數的游牧民族在此生息,也就形成了一個個對中原王朝構成威脅的地方勢力,從西周時期的戎狄,到漢代的西羌,再到唐代的吐谷渾,這一個個不算大卻很麻煩的邊患,讓中原王朝在頭疼之余不得不注意這里。 根據地質研究,青海湖是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最初是一個與外河相連的淡水湖,后來由于外泄通道堵塞,成為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干,由淡水湖逐漸變成咸水湖。有意思的是,地質學家發(fā)現,青海湖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曾先后幾次出現淡水湖和咸水湖之間的反轉。青海湖因為水域廣闊,從被人認識起就以海相稱。漢代時稱為西海,北魏時稱為青海,直到民國時因設立青海省,才為避免重名而改稱青海湖。中國自先秦起就有非常豐富的大地測量活動,因此凡是平定了這里的中原政權,都對這片高原大海的大小很感興趣。北魏時測量青海湖周長為千里,唐代測量為400公里,清乾隆時減為350公里,建國后測量湖周長為300余公里。從歷史來看,青海湖呈萎縮之勢,這大概與青海地區(qū)人類活動增多,對注入青海湖的河流截流增加有關。不過,進入21世紀后,通過遙感衛(wèi)星測量,青海湖在慢慢變大,2000年時青海湖的面積是4256多平方公里,2013年測得湖區(qū)面積為4337.48平方公里,2017年8月,青海湖面積為4435.69平方公里,2020年4月,湖面積達到4543平方公里。確實,黑馬河這里是觀青海湖最好的地點,水面最為遼闊,湖對面基本看不到,只能隱隱看到湖心島,再配上一輪輪沖擊岸邊的湖浪,真正的大海的感覺。青海湖增大,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全球氣溫上升,造成青藏高原常年積雪加速融化所致。從長遠看這將導致青海湖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巨變,但恐怕也是短期內無法阻止的。不過,至少在現在,青海湖更加寬闊了,變得更青了,旅游者可以在海邊獲得更好的體驗感覺。
有興致的可以騎馬在這片湖海里溜溜,不過我還是不想用自己來試試青海湖有多深了。 還是盤腿坐在湖邊,天海藍藍,海風習習吹過,一天的奔波疲勞都沒了。 不死心地用手沾點湖水放在舌頭上舔,果然是咸的。 真是望洋興嘆了。 關注我們
與照耀同行ID walkingwithshining |
|
與歷史、文化同行,與自然、美好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