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無論高,還是低,都是病,都得治。低血壓,屬中醫(yī)“眩暈”“虛勞”范疇,中醫(yī)認為,它的發(fā)生主要和人體氣不足有關(guān)。
人們常說:人活一口氣。氣是什么?氣是我們最基本的能量,如果氣少,我們就會缺乏生命力,失去活力。氣虛,氣少,一個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低血壓。
那么,就讓我從我最近看的一個病例說起吧。
最近,我接診了一位低血壓患者,年49歲,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平時高壓在90-100mmHg,低壓在50-60mmHg,一劇烈運動,一干點體力活,就心慌、氣短、眩暈。
她說最近自覺癥狀加重,暈倒過兩次,經(jīng)朋友介紹找到了我。
查:舌質(zhì)淡,舌尖紅,脈細弱。
考慮患者眩暈、乏力、心慌等,是因為患者氣不足引起的,脈細弱,說明氣太少,鼓動不了脈道。氣,還能化生和輸布津液,氣虛,就會影響到津液的輸布和化生,久而久之,患者就出現(xiàn)了陰虛有熱的癥狀,所以她的舌尖才會發(fā)紅。總之,她這是氣陰兩虛引發(fā)的低血壓,想要改善,就要補氣養(yǎng)陰。
遂擬一方:人參、麥冬、五味子、阿膠、生地黃、黃芪、陳皮、炙甘草。
藥用14劑,高壓恢復(fù)到了110mmHg,低壓恢復(fù)到了72mmHg。
患者不解,問:我?guī)资甑牡脱獕?,怎么就讓你這么簡單給治好了? 于是,我解釋道:
1、人參、麥冬、五味子
這三味藥正是生脈散,我主要用它們來補氣養(yǎng)陰。其中人參有補氣養(yǎng)陰的功效;五味子能夠滋心陰,養(yǎng)心氣,可以固攝津氣;麥冬可以養(yǎng)陰生津。
2、阿膠、生地黃
生地黃集清熱、生津、養(yǎng)血、滋陰為一身,阿膠可以補血滋陰。我主要用這兩味藥來滋陰補血。
3、黃芪、炙甘草、陳皮
炙甘草、黃芪可以健脾益氣,陳皮可以理氣,三藥一起使用,可以令補而不滯。
這就是我為這位患者治療低血壓的思路,寫出來供大家參考。總之,治療氣陰兩虛型低血壓,我主要以氣陰雙補為主要診療思路。
這些我年積累了一肚子的治病心得,之后,我會慢慢分享出來,要不然我會憋的慌。今天說了一下低血壓,有空了,我們再來說說高血壓、糖尿病等大大小小的疾病。
希望我這些年的診療經(jīng)驗,在疾病認識上,能為大家提供一點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