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我總是枕著菊香入夢,一次次地回到故鄉(xiāng)的懷抱…… 故鄉(xiāng)的野菊,它不像是當(dāng)下庭院里的盆栽,需要天天松土、施肥、澆水才能生長;它就像是鄉(xiāng)下的孩子,不需要特殊的照顧,生在哪里,就長在哪里。每年春天,一場春雨過后,野菊們便從故鄉(xiāng)溝溝坡坡的草隙間、石縫中鉆了出來,青青的,嫩嫩的,像嬰兒的手,那么的敦實,那么的溫婉可人。這些生長在故鄉(xiāng)黃土地的“草兒們”,喝足了上天賞賜的雨水,就卯足了勁,驕陽擋不住,雷霆嚇不住,雨虐阻不住,以它盎然的綠意,越過夏天就蓬蓬勃勃地奔向那個使它執(zhí)著一生的秋天。 就在那個秋天,在那個落木蕭蕭的時候,在那個雁歌哀鳴的季節(jié)……這個花族大家庭的末生子,它迎著朔風(fēng),沐著秋雨,凌著秋霜,沒有自卑,沒有哀怨,就義無反顧地紛紛揚揚地開了。從家鄉(xiāng)的原野、田埂、地頭、溪畔、道旁……簇擁著,曼妙著,綿延著,一直鋪展到我柔軟的心田…… 每每此時,我總是喜歡以野菊為伍,以長天為伴。走近它,心里就是一種滿滿的感動。秋陽下,它爭奇斗姸,嫵媚動人;秋風(fēng)中,它相攜相擁,芬香輕搖;秋雨里,它挺挺玉立,瀟瀟灑灑;秋霜時,它約梅邀竹,長夜守望。它就像是漫漫寒夜里的點點星光,雖然看上去有些渺茫,但是沒有它,夜就會冷寞、就會怕人,它總給人以慰籍、以希望。其實,這家鄉(xiāng)的野菊,才銅錢般大,不過是一種極普通的小花,普通得就好比鄉(xiāng)下的女子,它雖沒有桃花的嬌艷,更沒有牡丹的尊貴,上登不了大雅之堂,下不及小家碧玉,然而,它以它特有的質(zhì)樸、恬淡與雅致,讓你傾情,讓你流淚,讓你欲罷不能…… 這又令我惦起許多年前第一次和野菊相識的場景,那是在我高考落榜回鄉(xiāng)不久,那個深秋的雨天,頹廢的我,落寞的我,走在雨里,看著這無奈撒滿一地若我的落葉,止不住淚水和著冰冷的雨水悄然滑落。正躊躇時,一陣馨香飄來,我定睛看時,卻原來是一簇簇野菊,正芬芳在秋雨里。不由,我心里熱熱的,這讓我忽然想起黃巢《不第后題菊》的詩句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想想古人,想想自己,再想想這凄風(fēng)冷雨里依就傲然怒放的野菊花,倏地,我的心底竟有一種堅韌的力量在涌動……我琢磨著,和野菊相比,自己眼前的這點失敗和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呢!打那兒以后,我漸漸地變得堅強起來,也就慢慢地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后來,我參加了工作,離開了故鄉(xiāng),但在生活和工作中每遇到坎坷和挫折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故鄉(xiāng)的野菊花…… (張富存,西平縣蘆廟鄉(xiāng)人,駐馬店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