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東昌府新和村有個阿公姓鄭,鄭阿公打了一輩子光棍兒,守著自家的果園,日子過得倒也湊活。 這年大豐收,看著滿園碩果,鄭阿公打心底里高興,心想著今天又能攢好些銀子,舒舒服服過冬了。 他怕果子遭人惦記,還特意在園子里搭了個小棚子,隔三差五睡在小棚子里守著。 有天夜里,果然有賊上門了。鄭阿公睡得迷迷糊糊時,突然聽見狗叫聲,他趕緊下床,跑了出來,看見一個高大的黑影一閃而過。 鄭阿公大聲喝道:“什么人?竟敢在我眼皮子底下當(dāng)賊!” 那黑影默不作聲,倉皇而逃,鄭阿公追了幾步,見那人跑了一段路后突然消失了,斷定賊是本村的。 鄭阿公似乎想起了什么,回屋點提起燈籠,到果園里照了照。 地上散落著幾個果子,和很深的腳印,看這地上留下的腳印并不大,更像是女人的小腳留下的,奇怪的是,賊人高大的黑影,并不像個女人。 鄭阿公皺起眉頭,捋了捋胡須,心中疑惑不解,但也只好搖著頭回去繼續(xù)睡了。沒過幾日,賊人夜間又來了,偷竊之事與之前如出一轍。 這下鄭阿公可火冒三丈了,他把夜里這事跟村民們一說,大家想來想去,村里只有一人符合賊人的特點,這人便是村西頭的邢寡婦。 邢寡婦有3個兒子,最小的兒子才學(xué)會說話,因為家里窮,一家人都瘦得皮包骨頭。鄭阿公越想越氣,那寡婦干些什么不好,偏要做這偷雞摸狗之事。 鄭阿公和村民們在村口議論起來,不一會兒,邢寡婦的鄰居劉阿婆,拄著拐杖從一旁經(jīng)過,聽到眾人談及此事,臉色大變,忿忿離開了。 有村民低聲對鄭阿公說:“村里就屬劉阿婆和那邢寡婦走得近,她定會回去傳話給邢寡婦,我看咱們還是小聲議論為好。” 鄭阿公為人直爽,大聲喝道:“人在做,天在看,難道還沒了天理不成,她敢偷,我還不能議論了!”村民們聽后,都連連點頭,還說這樣的人遲早遭天譴。 過了大半個月,連日下起了大雨,整個新合村都快被雨水淹沒了,村民們無處可去,只好暫時逃到山上再作打算。 邢寡婦先將鄰居劉阿婆背上了山,然后才顧上自己的3個兒子。兩個兒子也被帶上山后,村民們聚在山上往下看,想瞧瞧邢寡婦是不是偷了些寶貝要帶上山,卻只見到她背著最小的兒子拼命往上爬。 突然,她腳底一打滑,連自己帶兒子一起滾了下去,跌落在水里。她不善水性,使出渾身力氣才把小兒子推到岸上,自己仍在奮力掙扎。 小兒子哭著大喊:“救救我娘吧!” 村民們平時都對邢寡婦嗤之以鼻,這次更覺得她是遭天譴了,加之大家都是旱鴨子,沒人愿意冒著生命危險跳下水去救一個賊人。 鄭阿公也搖了搖頭,嘆道:“真是壞事做多了要遭報應(yīng)??!救不得,救不得!” 眼看著邢寡婦就要被雨水吞沒了,她的兒子們都哭成一團,劉阿婆跪下哀求道:“人多力量大,大家行行好,救救她吧!要不是為了我這把老骨頭,她也不會去偷果子。” 村民們都愣住了,原來,大家都冤枉邢寡婦了,她可憐劉阿婆孤苦伶仃,經(jīng)常會去照應(yīng)劉阿婆。 有次,她發(fā)現(xiàn)劉阿婆肚子脹痛,在地上打滾,才知劉阿婆是積食難消,已經(jīng)好幾日沒有進食了。 邢寡婦心善,只可惜是泥菩薩過江,自家都吃了上頓沒下頓,自然是沒銀子幫劉阿婆請大夫。 她打小就聽大人們說,酸酸甜甜的果子能調(diào)理腸胃。想到鄭阿公家的果園碩果累累,邢寡婦無奈之下才去偷了鄭阿公家的果子。 眾人得知真相后,都深受感動,鄭阿公也知道自己錯怪邢寡婦了,趕緊喊大家?guī)兔σ黄鹫覙渲屠K索,嘴里還念叨著:“一定要救這么個好人!” 村民們齊心協(xié)力,將樹枝捆綁后伸進水里,讓邢寡婦緊緊抓住樹枝,大家再合力將她拉了上來。 邢寡婦得救了,眾人都迎了上來,夸她心善,好心的村民們紛紛給她送來干凈的衣服和充饑的干糧,邢寡婦看著村民們,感動得淚流滿面。 雨季過后,所有人都搬回了家,鄭阿公不僅給邢寡婦和劉阿婆送了兩筐果子,還給村里每戶人家都送了些,邊瞇著眼笑邊感嘆:“老話說得好,鄰居好,賽金寶??!” 后來,好心的村民看邢寡婦一個女人帶3個兒子,日子太苦,還給她說了門親事,找了個婆家,往后邢寡婦和兒子們再也不饑一頓飽一頓了。 結(jié)語: 邢寡婦和兒子們都骨瘦如柴,即便這樣,從未因此偷別人東西,那兩次偷果子都只是為了劉阿婆,她自知偷東西不對,也從不為自己推脫,只是默默背著盜賊的罵名。 直到雨季來臨,雨水淹沒了村子,邢寡婦落水之時,村民們才得知她有苦難言,偷果子實際上是為了幫助孤苦伶仃的劉阿婆。 鄭阿公從前視果園里的果子如珍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個好收成,后來卻被邢寡婦和村民們的善行感動,親手將園里的果子送到村里家家戶戶,實在令人慨嘆! 人心都是向善的,村民們從一開始對邢寡婦嫉惡如仇,到最后眾志成城救她上岸,還對她噓寒問暖,足以見得邢寡婦的善心感化了大家,激勵了眾人的善行,看來真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
|
來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