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葛根記住兩點,一個是升,一個是通。需要升的都可以用葛根,降的時候可不能用,別搞反了。 講到通,通也是屬于泄的一方面,如果病人太虛,要斂一下,斂可以把氣固住,如果病人身體很虛,再用通的藥物,就不行了,所以葛根多用在一些實證,如果身體太虛,要結合一些補氣的藥,光用葛根身體受不了,畢竟不是補藥。 2.葛根乃陽明經(jīng)藥,兼入脾經(jīng),脾主肌肉。藥輕揚發(fā)散。 3.散郁火。生葛根重解肌清熱,煨葛根重升清止瀉。 4.葛根一療解,一疏通,此肌肉暢而腠理開。 5.氣于味,浮而微降,陽中微陰。用此者,用其涼散,雖善達諸陽經(jīng),而陽明為最。以其氣輕,故善達諸陽經(jīng),而陽明為最。以其氣輕,故善解表發(fā)汗。凡解散之藥多辛熱,此獨涼而甘,故解溫熱時行疫疾,凡熱而兼渴者,此為最良,當以為君而佐以柴、防、甘、桔極妙。尤散郁火,療頭痛,治溫瘧往來,瘡疹未透,解酒除煩,生津止渴,除胃中熱狂。 6.《本草備要》:輕宣解肌,升陽散火。 辛甘性平,輕揚升發(fā),入陽明經(jīng)。能鼓胃氣上行,上津止渴。風藥多燥,葛根獨能止渴者,以能升胃氣,入肺而生津耳。兼入脾經(jīng),開腠發(fā)汗、解肌退熱,脾主肌肉。為治脾胃虛弱泄瀉之圣藥。 7.主治消渴身大熱者,從胃腑而宣達水谷之津,則消渴自止,從經(jīng)脈而調(diào)和肌表之氣,則大熱自除。 8.用于生津。通過解熱作用,使體內(nèi)水分消耗減少,從而達到生津止渴目的,在風熱溫而引起無汗口渴時,用之最適宜。 副作用: 一、解肌發(fā)表、生津止渴、升陽止瀉,副作用主要為津液外泄、加重虛寒、升陽,具體如下:1、津液外泄:葛根可解肌發(fā)表,即在感受表邪時,具有發(fā)汗祛除表邪的作用。若患者氣虛,而氣不能固攝,導致津液外泄,出汗較多時般需要慎用葛根;2、加重虛寒:葛根屬涼性藥物,脾胃虛寒患者也要慎用葛根,以免加重脾胃虛寒;3、升陽:葛根具有升陽作用,虛陽上亢的患者也應慎用葛根。 二、葛根:解肌透熱、透疹、升陽舉陷的作用,但只是純粹的升陽舉陷,并不像黃芪還具有補益的作用,可用于子宮脫垂、脫肛等癥;生津止渴是葛根的另一大作用,野葛可能偏向于解肌透熱而甘葛藤則可能偏向于生津止渴,因此消渴病可用葛根進行治療。葛根禁忌癥:1、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2、《本草正》:其性涼,易于動嘔,胃寒者所當慎用。3、《本草從新》: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三、葛根耗人元氣,原在無形。天下有形之損,其損?。粺o形之損,其損大,不可不知也。 四、表虛多汗及虛陽上亢者,需謹慎使用葛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