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博大精深與魅力 文/李樹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難掌握的文字。對此,就是我們每天接觸漢字的國人,要準確無誤、隨心所欲地認、讀、寫某些漢字也非易事。因為漢字不像拼音文字,只要認識20多個字母和規(guī)則就能認讀書寫。 漢字是形音義三位一體的一個一個方塊字,其相較拼音文字更加難寫、難認、難讀、難懂。但也惟其如此,才使?jié)h字表達精準豐富、讀音抑揚頓挫、書寫優(yōu)美如畫,成為世界上獨有的既有千年文化積淀,又具強勁生命力的文字。 研讀漢字,是一門既深奧繁復又生動有趣的學問,現在我從趣味的角度淺顯地聊一聊漢字,也能增加大家的一些知識與樂趣。 首先從漢字形音義三位一體特點中的字形相近或相同說起,如: 戍,音shù。①表示軍隊駐防,如戍守邊關;②姓氏。 戌,音xū。① 地支的第十一位,古時指晚7點至9點,如戌時。 戎,音róng。①武器,弓、殳、矛、戈、戟,古稱五戎;②軍隊軍事,如戎馬一生;③古時指西部民族: 如西戎。 戊,音wù 。①天干第五位,如戊戌變法;②姓氏。 戉,音yùe。①古代青銅器或鐵質兵器,形似斧而大;②古代星名,《漢書·天文志》“東井西曲星曰戉”,即雙子座η 星。 這五個漢字,字形 相近,音義卻大相徑庭。 另外同一個漢字,卻有不同音義的漢字也很多。如: 單,① dān ,單純、單調。② chán,單于(古時外族人對首領的稱呼)。③ shàn,姓氏。 龜,① guī,烏龜。② qiū,龜茲(古地名,在新疆庫車一帶)。③ jūn,同“皸”字,龜裂。 從這兩個漢字中可以看出來,一模一樣的漢字,音義卻可能根本不同。 所以,對于漢字,要作到能寫、會讀、知義是很需功底的。遇到字形相近或相同的漢字,不能冒然讀認,應通過查找工具書了解和辨認。 再分析一下讀音相同的漢字。如讀音為“hóng”的漢字,有“紅、洪、宏、鴻…”等很多字。它們都讀“紅”音,但卻一字一形一義,雖在字音上相同,卻在形義上沒有任何聯系。如果只憑音不看形義就極易造成歧義。例如: “期中”、“期終”、“七中”、“漆鐘”,雖字音相同,但字義絕對相異,這也是漢字不能被拼音文字所取代的最大原因。 那么,同義字又怎么樣呢?我們仍用同是表示紅顏色的“紅、朱、赤、丹”四個漢字來梳理一番。 紅,音hǒng。本義是“紅色的絲織品”?!墩f文》: “紅,帛赤白色也?!焙髞聿欧褐讣t色,以血紅為正紅色。 朱,音zhū。本義指樹心為紅色的樹木。甲骨文“朱”字的構形是一棵樹,樹桿中間有一短橫,代表紅色樹心?!墩f文》: “朱,赤心木,松柏屬”。 赤,音chì。是會義字,本義指火的顏色。上古時期,生產力低下,先民愚昧。在氣候干旱時,會將人放在火上祭祀燒死,以求得降雨。甲骨文對“赤”的構形就是上面一個人,下面是火,雖十分形象,但極為血腥。在五行觀念中,南方屬火,主色為紅?!墩f文》: “赤,南方色也。” 丹,音dān。本義是紅色的丹砂,甲骨文的構形是四面方框狀,中間一短橫代表朱砂?!墩f文》: “丹,巴越之赤石也?!?/p> 這四個字雖說意義相同,但在使用時不能相互替代。我們可以理解“紅軍”“赤衛(wèi)隊”,但如果認為“紅色軍隊”也可以稱為“朱軍”的話,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把原央視播音名嘴“朱軍”做成謎語的謎底尚可。若再將“紅軍”稱為“丹軍”,那就連“菜鳥”都不能認同了。 綜上所述,漢字是一個異常復雜的系統(tǒng)。漢字從結構上看,是由“點、橫、豎、撇、捺”五種基本筆畫拼接組合而成的。這就使組成漢字的筆畫部件能拆解轉移。 記得有個字謎,謎面是:“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猜是困字,不是好秀才?!边@個字的謎底是“束”。從這個字謎可以看出,一個口,一個木,因位置的移動,便'組成了不同的漢字。而漢字部件拆解、組合后所形成的新漢字,就又有了新的形音義。漢字的這個特點,在中國歷史上便衍生出了一門技藝與行業(yè): 測字術。而在這門技藝的演繹故事里,留下了帝王將相、商賈大亨、平民百姓的許多奇聞趣事,但在歷史上也曾釀成過血腥慘酷的“文字獄”。 清雍正年間,查嗣庭出了道“維民所止”的考題。這本是《詩經·玄鳥》中的一段話,意思是“都邑周邊千里遠,都是商民居住地。”話中有愛民之意,卻被曲解告發(fā)為“維止”是“雍正”兩字被砍掉了頭。于是,查嗣庭被定為叛逆罪慘死獄中后,仍被戮殺示眾。并牽連多人被害,成為清史上的一大慘案。 另一則是關于明朝皇帝崇禎的故事。傳說在李自成攻打北京時,崇禎曾找欽天監(jiān)為其測字。先寫了個“友”字,被告知是“反叛出了頭”。再寫個“有”字,被解析是“有”字是“大”字少了一捺兒,“明”字缺了左邊,寓意是“大明江山少了一半”。最后,崇禎寫了個“酉”字,結果又被分析是“至尊”(皇帝)的“尊”字沒了頭腳。看到這一結果,崇禎只好在煤山的歪脖樹上吊死了事。這故事明顯是后人杜撰編排的,但三個同音字能拆解組合分析成同一種結果,也足見漢字的神奇機巧,令人叫絕。 漢字是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文字,它的超方言性、超時代性、超地域性,在鞏固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也在記錄我國數千年歷史典籍和民族文明文化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功績。 現在,在解決了漢字的筆畫結構等難題后,漢字在電腦上應用自如,開啟了漢語言的發(fā)展空間,漢字在世界的文字中,必將成為最精準優(yōu)秀的文字。身為“漢字之都”“甲骨文之鄉(xiāng)”的安陽人,我謹將此文奉獻給大家,以饗讀者朋友們。 作者簡介: 李樹林 河南省安陽市人,退休職工,喜歡詩歌散文。 詩觀: 盡量用平常的語言,表達對生活的熱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