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故事提到了兩處著名寺院,都創(chuàng)建于唐代。到了宋代,已是天下聞名。宋代寺院的住持一般是當?shù)毓俑拈L官提名任命的,一些重要寺院住持的人選恐怕還要經(jīng)過朝廷討論。 【原文】 雪峰長老宗一,以淳熙九年來住持。駐錫兩歲,于寺建毗廬閣,安貯藏經(jīng),規(guī)范雄偉,它所營立皆稱是。而機緣行解,為衲子依投,席下屨滿,屢欲謝退,輒不諧。紹熙五年,忽命擊鼓集眾,升座演法。既而言曰:“四方名山大剎,如雪峰者能幾處?老僧作主五六院,多不過三兩載,今乃濫居此地,不覺十三年。無德無能,難以久占禪席,便當引去,以避賢路。”迨反室,其徒意為打包潛竄,有欲束裝從行者。已乃奄然坐亡,時俗壽七十八矣。福府迎致長蘆元聰代之。至方丈數(shù)月,夢一公來謂曰:“茲我所處,汝那得擅據(jù)?”聰曰:“和尚何為出此言也?世緣既竟,歸于大空,故吾得承乏。正是吾曹平生著意處,焉用問?”曰:“吾非常常戀著者,比知弟誘掖后輩,振揚宗風(fēng),故特來助喜。然弟于此山緣薄,行且之它。”遂告別。聰寤,攜香詣其塔祝謝。二年后,果膺敕命,徙徑山?!居叶沦葘O說?!?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白話語音文字版】 雪峰崇圣寺長老宗一是在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擔(dān)任住持的。他剛做住持兩年,就在寺內(nèi)建造了毗廬閣,用于安放存貯藏經(jīng),規(guī)模雄偉,整齊有致。他隨后在寺院中的種種營建、設(shè)立規(guī)矩等事深服僧眾;他的言行說法,隨緣化眾,吸引大量出家人以他為依止投歸,每當開壇講法,現(xiàn)場座無虛席。他多次想辭退住持之位,但一有此念,都不如意。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的一天,宗一忽然命人擊鼓集眾,僧眾到齊后,他升座講法。結(jié)束后,他對大家說:“四方名山大剎,能比得上雪峰寺的能有幾處???老僧我平生也做過五六座寺院的住持,最多的寺院也就待上個兩三年,如今我在本寺濫竽充數(shù)(自謙之詞)不知不覺已經(jīng)十三年了。我自思無德無能,很難再長待下去了,我應(yīng)該這就離去,讓賢德之人來接班?!闭f完這番話,宗一長老離去,這些徒弟們心想:老和尚估計是去收拾東西,準備悄悄離開了。于是有人也打算回去整理行裝跟著走,但眾人隨即發(fā)現(xiàn)宗一長老已悄然坐化,當時他是七十八歲。福州府接著迎請僧人長蘆元聰繼任雪峰寺住持。元聰和尚住進方丈室剛幾個月,有一天,他夢到宗一來跟他說:“這兒是我的地方,你怎么能擅自占據(jù)?”元聰說:“老和尚你怎么這樣說呢?你在世間的緣分既然已經(jīng)完結(jié),你也歸于了大空,所以我才能來承接你的空缺。這也是我平生努力用心的結(jié)果,這有啥好問的呢?”宗一(的靈魂)說:“我可不是時常留戀這個住持之位的,最近得知兄弟你引導(dǎo)扶植后輩僧眾很有成績,振興闡揚了我們宗門的禪風(fēng),所以我是特意來幫助、隨喜的。但兄弟你跟本寺的緣分不深,不久后會去別的地方。”說過此話,宗一就告別了。元聰醒了以后,帶著香來到宗一長老的靈骨塔前祝謝一番。兩年后,元聰果然得到朝廷任命,去徑山寺做了住持。這個事是我(洪邁)的孫子洪偃yǎn說的。【祥宏點評】:雪峰崇圣禪寺,位于福建閩侯縣西北雪峰鳳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因山色白而名雪峰,山脈綿亙跨閩侯、羅源、古田、閩清四縣,距福州70多公里。本寺開山祖師為唐代高僧雪峰義存(822-902年)。這里是禪宗云門、法眼二派的發(fā)源地;駐錫,古時僧人出行,以錫杖自隨,故稱僧人住址為駐錫;毗廬閣,即大日如來之閣。“毗廬”是毗盧舍那(毘盧遮那)佛的簡稱,亦即大日如來;藏zàng經(jīng),指數(shù)量龐大的佛經(jīng);衲子,即出家人;屨jù,古時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種鞋;潛竄,偷偷地逃走;釋元聰(1136-1209年),宋代僧人,字蒙叟,號蒙庵,賜號佛智,福州長樂(今屬福建)人。十九歲出家,歷任長蘆、雪峰、徑山等寺住持。在宋代,官府對宗教場所實行有效管理,住持人選一般是地方長官提名任命的;誘掖,引導(dǎo)扶植;比知,最近得知;徑山寺,創(chuàng)建于唐天寶年間,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區(qū)徑山鎮(zhèn)徑山,時與雪峰寺同為名剎,現(xiàn)已復(fù)建。全本夷堅志,點開免費聽
(文圖說明:原文電子版文字來自“中華文庫”-特別致謝!再經(jīng)中華書局版《夷堅志》校訂;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帙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修證地圓融道家,與宋代文化領(lǐng)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zhì)上又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fā)現(xiàn):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隨手轉(zhuǎn)發(fā),積功累德 (解讀:祥宏談夷堅系列之52-《夷堅志》里的名山大寺) (參考音頻:來自“宋朝一小時”音頻專輯@喜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