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印度菩提伽耶靈鷲山上有塊如鷹頭的大巖石,據(jù)說靈鷲山是因此而得名
 2、 12月4日早上5點叫早,5點半早餐,6點出發(fā)前往王舍城。早晨5點的氣溫只有13度,有些冷,早晚溫差大。從加爾各答坐火車凌晨才到酒店,沒睡幾個小時就要出發(fā),真是好辛苦。因為前往王舍城的路況不好車開不快,怕堵車才要這么早出發(fā),有人稱我們是“印度苦旅”。
菩提伽耶位于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城南150公里處,是釋迦摩尼悟道成佛處,早已成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也是佛祖四圣地之一,佛教八大圣地之一。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先后記載了菩提伽耶的歷史。王舍城曾經(jīng)是古印度摩羯陀國的都城,為佛教的八大圣地之一,釋迦牟尼修行的地方。王舍城不僅是佛教圣地,也是耆那教圣地。該城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焚毀后,國王阿闍(du)世新建了豪華的宮殿,所以意譯為王舍城(House of the King)。(摘自出團通知) 途中經(jīng)過一片干涸的尼連禪河。據(jù)說釋迦摩尼成佛前,曾經(jīng)修苦行多年,餓得瘦骨如柴,決定不再苦行。在尼連禪河邊遇見一個牧羊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復體力后坐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3、 按以往小余的經(jīng)驗,在酒店門口有小販可以兌換零的盧比,結(jié)果今天出門太早,小販還沒來。后來在途中兌換盧比,20美金換1000盧比。原本20美金可兌換1200盧比,因兌換成每張都是10盧比的要加手續(xù)費。 2個小時車程,來到王舍城的靈鷲山下,這里也有兌換盧比的小販,但怕?lián)Q來一疊的盧比里錢數(shù)不足,不敢在此兌換。  4、景點收費的廁所,每人10盧比  5、上山途中眼前綠樹在薄霧中別有一番景致  6、靈鷲山海拔只有幾百米,這里是佛教著名景點,游客多,山路修得不錯,路面鋪著磚石。  7、腿腳不好的花錢請人抬上去 
8、 路旁坐著一排乞討的人。 從上山開始,就有小販一直跟隨,兜售明信片、佛珠手串等。真佩服這些小販,見到中國人說幾句“你好”、“明信片”、“菩提樹做的手鏈”,而見到泰國人(前面紅衣者),還會說“薩瓦迪卡”(泰語:你好)  9、來到山坡上,走過這座寫中文的“靈山橋”,據(jù)介紹是日本人修建的
 10、繼續(xù)往上  11、 據(jù)說這里是佛陀打坐的地方  12、向游客銷售紀念品的小販。
事先導游交代過,若是不想買小販手中的東西,就不要看,不問價錢,更不要講價,否則你就無法脫身。一團友被執(zhí)著的小販纏上,買下當雞肋的明信片。  13、  14、經(jīng)過據(jù)介紹是佛陀講經(jīng)的地方  15、  16、登上高處,這里有經(jīng)幡  17、在西藏地區(qū)常見的瑪尼堆,這是藏傳佛教徒祭拜的一種方式  18、經(jīng)幡和瑪尼堆  19、 繼續(xù)登上這些臺階  20、 臺階旁就是如鷹頭的巖石  21、走完臺階,來到一個小平臺,這是佛陀第一次講經(jīng)的地方  22、必須脫鞋才能進入,10盧比在這里寄鞋  23、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虔誠地朝拜  24、 靈鷲山也簡稱靈山,為著名的佛陀說法之地。佛陀曾在此開示佛法,包括《妙法蓮華經(jīng)》、《般若經(jīng)》等。中國古代高僧法顯、玄奘、義凈都先后前往這里參拜和居住過,并做過詳細記錄。(摘自出團通知)  25、受古典小說《西游記》和同名電視劇的廣泛影響,我國老百姓都聽說過靈山這個地方  26、  27、山的對面有個白塔,是日本人修建的世界和平塔。  28、  29、  30、  31、靈鷲山上的猴子引起大家的興趣  32、猴子的皮毛非常干凈  33、這是團友楊教授拍攝的猴子,并發(fā)感想:“靈鷲山唯一值得看就是的猴子,大概因受了佛法的熏陶感化,性格純善平和,絕不像峨眉山或巴厘島上的猴子那么兇惡。而且個個像莫測高深的哲學家,在苦苦思索宇宙的奧秘。例如這只猴子似乎正在禪定中,兩個眼眶全是黑毛,看上去如同戴了墨鏡”。謝謝楊教授!  35、再發(fā)一組團友李總拍攝猴子的圖片  36、  37、 可愛的靈猴,謝謝團友李總精彩拍攝與分享  38、離開平臺時,小順介紹從另一個地方拍鷹頭巖石,感覺還不如在臺階上拍的形象
 39、  40、再次經(jīng)過佛陀講經(jīng)的地方,來了很多信徒,聽對話其中有泰語、臺語、韓國話  41、  42、  43、抬游客上山的竹竿好長
 44、 下到山底,看見有上山纜車,是前往白塔方向的。
下一站將繼續(xù)跟隨佛陀的腳步,探訪佛教圣地。 (圖片攝于2017.12.04,除署名外,其余為先生拍攝,游記于2018-01-16 06:00:58發(fā)布在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