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人在后臺留言,責(zé)問我為什么不發(fā)聲。 我一直在關(guān)注唐山打人事件,也一直在其他地方發(fā)聲,某博、某書、朋友圈…… 一直在煎熬地等待處理結(jié)果。 這兩天,我無數(shù)次碼字又刪除。 我不知道該用何種語言文字來表達(dá)自己不停轉(zhuǎn)變的情緒。 昨晚,我躺在床上,沉重的無力感壓得我喘不過氣…… ![]() 我還記得,前天看完那個令人發(fā)指的打人視頻,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震驚,然后是憤怒,接著是痛心和恐懼。 我一直很討厭那些滿嘴臟話、講葷段子、喜歡動手動腳的人,低俗的惡趣味令人作嘔。 這類人沒有素養(yǎng),不懂什么叫尊重,通常脾氣也挺大。 視頻中那幾個施暴者,因為騷擾不成,就直接群毆對方,如此明目張膽,他們下手毫不留情的樣子讓我十分恐懼。 我和朋友聊的時候,他說,別說你了,我看到一群氣勢洶洶喝酒的人都會繞著走,誰知道他會不會突然發(fā)火拿你出氣。 我和母親聊的時候,她說,你要時刻保持警醒啊,晚上盡量別出門了,趕緊找個男朋友,買點防狼噴霧或者養(yǎng)條大型犬。 我覺得面對暴力行為感到恐懼是普通人正常的心理。 并且正因為這樣,大家才渴望有勇者能挺身而出,才會贊揚那個明明很怕卻還要沖上去幫忙的女生是多么勇敢。 ![]() 看到網(wǎng)上有人指責(zé)受害者:不就是搭訕嘛,不理他們,或者躲開就行了,干嘛非得反抗,這不是自己找罪受嗎? 我十分憤怒,回復(fù)到:請共情一下,如果你是她,面對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由于性格剛烈奮起反抗,不料對方是有前科的人,被打得渾身是傷,還要被一些人嘲諷,你會作何感想? 我想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每個人遭遇壞人做出的反應(yīng)都會不一樣。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遇事冷靜又從容。 退一步說,如果這次選擇忍氣吞聲或者躲避,施暴者滿足了虛榮心,或許一高興放了你,但下次呢? 更何況,視頻里那幾個人是社會敗類,你覺得他們會輕易放過? 真的不要事后諸葛亮。 受害者有罪論充滿了冷血和自以為是。 受到騷擾和侮辱,任何人本就有反抗的權(quán)利。 受害者無端遭受了令人發(fā)指的傷害不該被問責(zé),該受到譴責(zé)和懲罰的是施暴者。 ![]() 打人事件發(fā)生后,倍受關(guān)注的施暴者是男性,且是好幾個彪形大漢;被施暴者是女性,都被打得很慘,所以大部分人義憤填膺。 但我們的關(guān)注點不應(yīng)該在施暴者本身和最終的判決上嗎?為什么要被有心人利用呢? 試想,如果變成兩性極端對立的社會,大家會如何?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所以,我們要對抗的不是性別,而是施暴者。 不過,就事論事,女性承受的威脅和痛苦的確比男性多。 絕大部分施暴事件中,被侵害的對象是女性。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更不能互掐。 女生們,別被憤怒沖昏了頭;男生們,如果你也厭惡施暴者,我們應(yīng)該團結(jié)起來,相互幫助,共同反暴和抗惡。 ![]() 熱搜爆了之后,廣大網(wǎng)友拿著放大鏡尋找突破口,找到了最勇敢的女生,找到了冷漠的旁觀者,找到了勸架未果最終放棄的人…… 一時間,贊揚和鄙視齊飛。 覺得危險,可以選擇不站出來; 害怕報復(fù),可以選擇噤聲; 自覺無力發(fā)光,也沒人強求你去照亮別人。 但請不要說熱血善良的人是沖動的傻子,冷漠躲避的人也不是識時務(wù)的俊杰。 我明白,大家只是希望施暴者能被當(dāng)場制服,幾位受害者能少受點罪。 但是,冷靜下來,如果自己面對這樣的事情,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如果是我,或許會更害怕,可能也會下意識地躲起來報警。如同接受媒體采訪的人說,第一反應(yīng)是“很害怕,也很懵”。 面對一群怒氣沖沖的醉酒大漢,有幾個人能當(dāng)機立斷地見義勇為? 本能地選擇自我保護沒有錯。 都說見義勇為不是義務(wù),但,正因為如此,見義勇為才顯得更加珍貴。 大家都知道,面對恃強凌弱的施暴者,如果有人能勇敢地站出來制止,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懾到施暴者。 但是,在沒有法律和社會保障的前提下,誰敢見義勇為? 這兩天的熱搜太讓人心寒和無奈了。 ![]() 燒烤店打人事件中的施暴者全員落網(wǎng)后,多人實名舉報又上熱搜。 這一次處理沒有那么龜速,13日凌晨通報說嫌疑人已被抓。 大快人心啊。 寫到這里,看時間已經(jīng)00:21了,我長嘆了一口氣。 希望今夜別再失眠,靜等所有案件的最終審判結(jié)果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