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錢仁生 喜歡看上海老底子文章的人很多,特別是老人。人到老年,喜歡懷舊。老人看了文章里老底子辰光的人、物、事,記憶深處的閘門被打開了,早已流逝的往事被喚醒了,回憶起來了,又歷歷在目了,于是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了! 近日,看了老底子一篇關于上海老城廂的文章,勾起了我對老城廂九畝地的回憶。九畝地曾是我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說走就走,我去懷舊了。九畝地在老城廂露香園路和大境路一帶。 九畝地地域示意圖 清代同治年間上??h城內(nèi)的“九畝地”和青蓮菴地名位置圖 露香園原是明代顧氏的私家花園,后家道中衰,此園遂廢。清時露香園路和大境路交會處設了個演武場,占地九畝,俗稱九畝地。所以,九畝地不要以為是九畝可種菜的地噢! 九畝地新舞臺 九畝地是個露天菜場,東到河南南路,西到人民路,整條大境路都擺滿了賣菜的攤位。大境路上有米店、糕團店、煤球店、老虎灶、煙紙店、醬園店……記得在露香園路大境路處還有一家生生南貨店,名為南貨店,其實賣的是南北貨,貨的品種很多的。九畝地每天從早到晚人來人往、有來買菜的,有去店里買東西的,煙火氣非常足。 《圖畫日報》上的青蓮庵 九畝地附近有青蓮街、懷真街、萬竹街、舊倉街、白衣街、長生街等等,這些路名大多有著豐厚的歷史,比如舊倉街,清乾隆年間上海道臺曾在這里設了囤糧的倉,白衣街因白衣庵而得名,當然白衣庵早就沒有了。不一一贅述了。九畝地都有著差不多的石庫門、廂房、亭子間、過街樓、老虎窗、老弄堂;都有著接地氣的市井生活:倒痰盂、涮馬桶、生煤球爐、水斗邊忙著洗衣洗菜的主婦、左鄰右舍一早見面互相問好,說著家長里短…… 那天,我站在九畝地上環(huán)顧四周,弄堂、房子已被拆掉很多,空空蕩蕩的。面對空曠冷清的四周,我不禁五味雜陳,百感交集。九畝地是沒有煤衛(wèi)的,用的是馬桶、煤球爐,弄堂狹窄,房子都已陳舊破敗,居住環(huán)境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淘汰是無可奈何的了。 幸運的是我生活過的石庫門弄堂開明里還在,開明里建于1932年,有著近一百年的歷史。如今開明里成了“文物”,保護起來了,幸哉幸哉!那天,我圍著開明里走了一圈,從大境路走到舊倉街,從舊倉街走到東青蓮街,再從東青蓮街走到露香園路??粗?jīng)熟悉的地方,回憶起當時的點點滴滴,真是思緒萬千?。?/span> 2000年的開明里(左)、開明里今貌(右) 九畝地沒有拆掉的還有人民路大境路口的大境閣古城墻,古城墻筑于明嘉靖年間,已有460多年的歷史了。當年筑城墻是為了防御倭寇,如今僅剩50米的古城墻成了人們吊今懷古的地方了。大境路西端的白云觀和榛嶺街上的慈修庵都還在,依然是善男信女常去燒香拜佛磕頭的地方。 大境閣 白云觀 慈修庵 露香園路南盡頭的上海實驗小學也沒拆掉。這所學校原來叫萬竹小學,是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學校。周培源、蔣經(jīng)國、蔣月泉等名人都在這所學校讀過書?,F(xiàn)在這所小學是全國重點小學。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我也在這所學校讀了六年的書。同學都是住在學校附近的同慶街、金家坊、貽慶街、方浜中路等一帶。 萬竹小學 記得那時在同學家里的校外學習小組做好作業(yè),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就去離同學家一箭之遙的城隍廟里瘋開了:在九曲橋上玩官兵捉強盜、在城隍老爺面前追逐喜鬧、在豫園的假山上捉迷藏…..一晃六十多年過去了,那天我站在校門口,想起童年時的伙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不禁感慨萬千??! 現(xiàn)在的九畝地正在破而后立,涅磐重生。獨棟的新石庫門別墅已陸續(xù)建成,舊貌換了新顏,只是房價昂貴,住的都是富人。有句話:物是人非。意思是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上У氖乾F(xiàn)在的九畝地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九畝地了,住在那兒的人也不是原來的人了。物也不是,人也不是了! 東青蓮街83號的店面 今日的露香園住宅小區(qū) 記憶中的九畝地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乘興而來,悵然而歸了! 配圖來源:黃浦區(qū)檔案館、上海古城記憶、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