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為廣陵琴派第十二代傳人唐乃揚、張金橋(右)琴簫合奏。禚愛民攝 ![]() 廣陵琴派第十二代傳人劉揚(左二)、張金橋(左三)與學生們互動交流。 本報訊(記者董盈)日前,黑龍江日報德韻古琴文化研究院、黑龍江德韻古琴館舉辦了廣陵琴派北方傳承揚州尋根之旅活動。廣陵琴派第十二代傳人、黑龍江德韻古琴館創(chuàng)始人張金橋率弟子、學生等一行16人,前往廣陵琴派的發(fā)源地揚州,去尋找古琴藝術的一脈傳承,體悟琴人的一份情懷。 據(jù)了解,此次揚州尋根之旅活動是基于“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的初衷策劃的。 據(jù)介紹,黑龍江德韻古琴館廣陵琴派北方傳承在哈爾濱教學發(fā)展已經(jīng)有十多年的歷史,以張金橋為代表的廣陵琴派多年來活躍在哈爾濱各種文化藝術活動中,參加了數(shù)百場大中型文藝演出,培養(yǎng)了幾百名音樂人才,使得廣陵派古琴藝術得以被更多北方人群認知和接受。今年2月,在考察了學習古琴的諸多學生并征得廣陵琴派的認可之后,黑龍江德韻古琴館在黑龍江招收了12名入室弟子,以中國傳統(tǒng)古禮形式收入門墻。 此次揚州尋根之旅是琴人的聚會。在揚州,黑龍江德韻古琴館的師生們先后來到正誼琴社、和敬琴社、廣陵琴社、劉少椿琴館,參觀感受揚州的古琴文化氛圍。 在正誼琴社,張金橋與廣陵琴派第十二代傳人、古琴演奏家唐乃揚琴簫合奏《良宵引》、《平沙落雁》,合作默契,引人入勝。之后,正宜琴社和黑龍江德韻古琴館弟子、學生分別彈奏了《陽關三疊》、《秋江夜泊》、《山居吟》等古琴曲,兩位老師為弟子、學生們的彈奏現(xiàn)場點評。唐乃揚講解了廣陵琴派第十一代宗師梅曰強彈奏《陽關三疊》和《憶故人》的指法特點及找準音位的方法,張金橋則談到在演奏中如何正確對待出錯的問題。 在劉少椿琴館,廣陵琴派第十二代傳人劉揚以自己的學琴經(jīng)歷,鼓勵眾弟子、學生認真學琴,扎扎實實打好功底。劉揚向張金橋及德韻古琴館的弟子、學生等贈送了自己錄制的碟片和親筆書法。 此外,黑龍江德韻古琴館的師生們還前往南京參加了緬懷梅曰強古琴宗師九十誕辰雅集座談會。據(jù)介紹,部分來自揚州、南京、南通等地的梅曰強先生弟子、廣陵琴派第十二代、第十三代傳人等參加了活動。梅士軍、陶藝、劉揚、張金橋等廣陵琴派第十二代傳人分別在座談會上發(fā)言,滿懷深情憶起梅曰強老先生教琴育人以及與先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表示要把古琴文化不斷地傳承下去。在隨后進行的雅集上,十余位廣陵琴派第十二代、第十三代傳人相繼彈奏《憶故人》等古琴曲,以琴音寄哀思。 在此期間,黑龍江德韻古琴館一行人還先后前往梅曰強先生撫琴故地梅花嶺和梅曰強晚年生活教琴的東關故居參觀,張金橋為弟子、學生等講述了自己向梅老師學琴的經(jīng)歷以及梅老師的古琴教學方法。 參與此次尋根之旅的黑龍江德韻古琴館的弟子、學生們紛紛表示,不虛此行,除了琴家們的精深琴藝,更從他們身上領略感受到琴德、琴士的風骨與琴人的情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