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司馬遷 ![]() 出身史官世家,自周朝開始,司馬家族就是世代相傳的史學大家,年幼的司馬遷從小立下了著寫一部比肩孔子《春秋》著作的志向。 父親司馬談是當世的大儒,擔任太史令,一直有個心愿,從《春秋》開始,歷經(jīng)400多年,諸侯連年征戰(zhàn),文獻缺失,一直沒有一部通史記載下來,臨終前他把司馬遷叫到病榻前,將未完成的夙愿神圣地交給了司馬遷。 從此司馬遷帶上了父親的遺愿踏上了人生旅程,身為史官,秉筆直書義不容辭,時逢漢朝與匈奴交戰(zhàn),大將李廣利與李陵戰(zhàn)敗,戰(zhàn)敗就必然有人承擔責任,朝堂上拍馬屁式的一邊倒,都不敢把矛頭對準有裙帶關系的外戚李廣利,于是李陵成了眾矢之的。 司馬遷了解李陵為人,認為李陵以五千之兵,斬殺敵軍上萬,已經(jīng)可以告白于天下,雖敗猶榮,可惜此舉得罪了漢武帝,司馬遷下獄遭受宮刑。 宮刑在漢朝是見不得人的刑罰,即使底層的奴才也會選擇以死明志,更何況身為士大夫的司馬遷,他在獄中受盡了肉體和精神的折磨,悟出了那段驚世駭俗的語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從此在宦海中沉浮的司馬遷死去了,在歷史中發(fā)光的司馬遷誕生了,《史記》誕生!為防止?jié)h武帝毀滅,一冊傳給女兒藏于深山,一冊流傳于市井。 為撰寫《史記》,司馬遷曾“西至崆峒,北至逐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對當時的歷史遺址進行考據(jù),沒有《史記》,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長平之戰(zhàn)、巨鹿之戰(zhàn)等很多細節(jié)都將失傳,中國作為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文明的國家,《史記》作出了杰出貢獻! 就像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是司馬遷對生與死的哲學感悟。信念這種東西,有時候會爆發(fā)出強大的精神力量,讓人從脆弱走向偉大,他注定不屬于這個時代,而屬于永恒的、不朽的、歷史的司馬遷。 貳 于謙 ![]() 中華民族歷史上遇到過幾次外族入侵的大危機,土木堡之變后,明英宗被俘虜,國家精銳部隊被剿滅,大明王朝可能亡于1449年!面對強大蒙古的威脅,朝廷內(nèi)一片唱衰的聲音,主張?zhí)优艿穆曇粢贿叺?,美其名曰國都“南遷”。 危難之際多現(xiàn)貪生怕死之輩,此時一個書生站出來了,那就是于謙,“建議南遷之人,該殺!”聲音振聾發(fā)聵,所謂社稷之臣,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南遷的本質是將長城以北的半壁江山拱手相讓,中國歷史從此將進入北明南明的屈辱階段!前朝靖康之恥的前車之鑒猶在! 這番分析震醒了在場的所有人,但依然沒有人敢作決策,畢竟南遷就是丟失半壁江山,但迎戰(zhàn)也可能玉石俱焚,搞不好就要成為歷史罪人。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一面是蒙古大軍的逼近,一面是朝堂之上群龍無首。 于太保一人撐起危局,力挽狂瀾: 安定門,陶瑾! 東直門,劉安! 朝陽門,朱瑛! 西直門,劉聚! 鎮(zhèn)陽門,李端! 崇文門,劉得新! 宣武門,楊節(jié)! 阜成門,顧興祖! ··· 德勝門,于謙! 于謙把最艱難的留給了自己,其實在這之前,他連兵器都沒操起過。 丟失者,立斬! 此戰(zhàn)有去無回,有生無死,有時候奇跡就是這么發(fā)生的,決定戰(zhàn)爭成敗的,不是軍事實力,不是綜合國力,是士氣!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叁 張騫 ![]() 自白登之圍開始,半個多世紀以來,漢朝飽受匈奴的侵辱,公元前140年,年輕的漢武帝劉徹即位,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希望有一番作為,于是他舉國招募出使西域之人,希望聯(lián)合匈奴的敵對勢力——大月氏,一起對抗匈奴。 與漢武帝不謀而合,27歲的張騫報名了,可當時的西域,就像哥倫布探險美洲一樣,前路一片未知,連地圖都沒有,漫無邊際的沙漠更是萬分兇險,更可怕的是路上隨時可能遭遇匈奴伏擊。 果不其然,行駛到河西走廊,張騫一行就被匈奴抓住,但匈奴并沒有把這個有骨氣的年輕人殺掉,而是把他軟禁起來。漫長的軟禁歲月里,張騫沒有放棄抵抗,終于第四年迎來了機會,張騫抓住機會,逃出匈奴,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并沒有逃往漢王朝,因為他還記得自己的使命,聯(lián)系大月氏。即使面臨生死考驗,即使前途未卜,張騫仍然謹記作為一名使者的使命。 于是張騫一路向西,徒步穿越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找到了大月氏。 恐怕連漢武帝都沒有想到,十三年后,當初這個27歲的年輕人回來了,此時他早已滿頭白發(fā),滿身風霜,是什么樣的力量能夠讓人爆發(fā)出驚人的意志力?戰(zhàn)勝自然的極限,唯有崇高的信念與偉大的使命感。 滾滾長江東逝,歷史何其優(yōu)美,時光流轉,大浪淘沙,但英雄終將會流芳百世,與日月同輝,與華夏民族同終。 (未完待續(xù))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