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新友老友大家見字好,我是一哥。一哥曾在一場業(yè)內投資交流分享會的現(xiàn)場和許多像丁董代表的那一代投資人有了深刻的交流。丁先生被譽為教父級的投資者,其投資理念和投資手法非常成熟卻異常簡單,大有金庸先生筆下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不凡境界。 丁先生對市場理解的一句話,一哥覺得非常有道理,他曾說到,“炒股跟做生意一樣,掙的都是辛苦錢。做生意可能主要是身累,炒股票可能主要是心累。然而,炒股票明明不需要心累,但是我們自找心累。弄明白這一點,或許就算入門了?!?br> 今天一哥跟大家分享一些教父丁圣元先生對于市場的理解以及他的交易精髓,僅供各位同仁學習參考,不做他用,詳文如下…… 每個人稟賦不同、興趣不同,最重要的是找自己合適的投資理念和工具。 什么工具越簡單、簡易、簡明,什么工具就越適合用來觀察市場、揭示事實。 趨勢結構是技術分析的核心,它是一個多層次的樹狀結構——依次為根、干、枝、條。 因果不斷反饋而形成循環(huán)鏈,同時也構成相對趨勢。對這種循環(huán),我們可以有兩種進一步的理解。一是正向循環(huán)與負向循環(huán),它分別表現(xiàn)為趨勢的螺旋上升和螺旋下降。 二是自我加強的循環(huán)與自我抑制的循環(huán),即正反饋與負反饋。沒有正反饋就解釋不了短時間內會發(fā)生劇變,沒有負反饋就解釋不了市場走勢有時較長期的停滯。 循環(huán)理論將整個趨勢循環(huán)轉化分為6個階段(上升、下降趨勢各3個),它們的特征可總結為:窮、變、通。中國有句古話,叫“窮則變(最后一跌,筑底),變則通(底部向上突破,趨勢形成,但頗多猶疑),通則久(趨勢形成,曲折向上),久后窮”(上漲趨勢進入末期狂潮,跌勢開始),周而復始。 人活一口氣。氣,就是運動的連貫性、連續(xù)性。市場趨勢的核心就在連續(xù)性上。連續(xù)性沒了,趨勢就沒有了。 市場技術分析是交易者的行為紀律,主要不是預測。它幫助你識別趨勢、順應趨勢。行于不得不行,止于不得不止。 交易如釣魚,練的是交易者的靜氣。甚至在激烈的體育競賽中,在身體保持活躍的同時,也必須保持頭腦冷靜。冷靜,心如止水,可以不走樣照見周圍一切;冷靜,有條不紊,可以妥善抉擇;冷靜,引而不發(fā),可以一擊必中。 一旦入市交易,則幾乎不可能保持頭腦冷靜,由此可見,交易成功的主要挑戰(zhàn)還在自己這個人,分析工具倒不占主要部分。工具簡明為上,不要添亂。 交易的全部要領是順應市場,交易者行為相對于市場趨勢的順和逆,分別對應著交易者本人的得和失。市場不欠任何人分文,交易者之所得,必定是交易者行為正確時市場給予的回報。 判斷趨勢要非黑即白,不要灰色。非黑即白,那么做對的時候,自然認死理堅持到底,就能讓利潤充分增長;做錯的時候,必然極大恐懼,快快斬斷為上,把虧損限于小額。判斷的灰色狀態(tài),導致行為的麻痹狀態(tài),就不可能形成“讓利潤充分增長、把虧損小于小額”的盈利模式。 學習交易大致有三階段:直觀直覺階段,看到漲就做多,看到跌就做空,結果半贏半輸;學習積累的階段,看到漲跌不覺漲跌,想得很多,結果贏少賠多; 領悟后再次直觀直覺的階段,看到漲還是漲于是做多,看到跌還是跌于是做空,終于贏比輸多。這很像讀書從薄讀厚、再從厚讀薄的比喻,也暗合修禪三境界。 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表面上看是兩個方面,實際上是一致的。價值分析的重點是一個橫向的比較,這個東西跟那個東西的關系相互比較怎么樣,技術分析我不看橫向,盡可能的看縱向。 一個個體在競爭的系統(tǒng)里,他自身的演變歷史能夠說明他的演變的過程。橫向的競爭關系也是他過去所有的特點形成了現(xiàn)在的反映。股市這個對象是極為復雜的,對于一個復雜的對象技術分析肯定實用一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