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聽下來啊,下面幾個故事對我的啟發(fā)最大:于是這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見甘地,希望孩子崇拜的甘地能夠勸勸孩子少吃一點糖。母親說:“我們走了三天才到這里,您就開開金口吧。”一月之后,母子又來了。甘地就對小男孩說:“小朋友,你不要吃再多的糖了。”小男孩點點頭。這位母親說:“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您上個月怎么就不肯說嗎?!?/span>甘地說:“上個月,我自己也有吃太多糖的習慣?!?/span>對于甘地來說,只講自己相信的話。其實對于一名老師來說,也是如此,教育的各種場景之中,有多少道理我們自己是否堅信,是否連我們自己都不怎么堅信的前提下再講給孩子們聽。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聽診器放到病人胸口之前,要把聽診器的前段用手焐熱。但是有一次一位年輕醫(yī)生與導師抬杠,冬天要焐熱,夏天天氣這么熱總不用焐熱了吧。為什么不管冬天與夏天都要焐。導師就說了。其實焐熱聽診器最關鍵的目的,是讓病人通過看到這個動作知道眼前的醫(yī)生關心他的感受。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暗示。醫(yī)生常常焐熱,就常常暗示自己在看病之前要關心病人。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半蹲的姿勢,一個輕拍肩膀的手勢,都在傳遞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寫到這里,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在班上也有這樣一個聽診器。每天早上我坐在教室里面,批改孩子們的家校記錄本,看到孩子們寫下的感恩日記,我就把孩子叫到身邊,告訴孩子你的文字有觸動到我。這本家校記錄本就是我的聽診器。其實當我看到這張日程表的時候,是很吃驚的。一位大學院長居然會花費大量時間與學生在一起。我們回想自己的大學,能不能見到老師。不用大學,就說現(xiàn)在的中小學,我們有沒有花費大量時間與一個一個具體的學生接觸。與學生在一起,與學生“搞好”關系,其實是教育的本質(zhì)。教育說到底是關系學。回想我們小時候,我們?yōu)槭裁磿矚g一個學科,真的是因為這個學科有趣嗎,真的是因為這個學科讓自己收獲知識嗎,可能原因有很多,但是其實一個原因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作為學生的我們,喜歡這個學科的老師。因為喜歡老師才喜歡這個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