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講到欽州荔枝,不由得想起近代大畫家齊白石所作的一首詩: 《贊欽州荔枝》 遠游不復(fù)似當年,一月欽州食九千。 群果園中論珍品,徐寅同說荔枝先。 荔枝詩,自古流傳下來很多,在千余年間荔枝是很多文人墨客的題材之一,寫實,詠物,喻情等,多種文學(xué)手法,當中提到很多荔枝的產(chǎn)地,像福建,四川,廣東都有,但相對來說,專門為今天廣西地界的地方寫的,倒是少見流傳。 不過嚴格算來,齊白石寫這首《贊欽州荔枝》的時候,欽州還算是“廣東的地盤”,屬于廣東詩。但不管怎么說吧,到今天都是欽州地方的人文故事了。 齊白石和今天的欽州怎么會有交集呢?這就得說到他一生中的“五出五歸”了。 這“五出五歸”,即是他自己所說的人生中的五次遠游,其中在欽州逗留,就是當中的第三,第四次出游。據(jù)說從1906年以后,他在欽州前前后后總待了兩年多,那么長的時間,經(jīng)歷了兩個寒暑間,自然的,他就有機會品味到了欽州的荔枝,并且愛上了荔枝。 他吃完荔枝后,就體會到當年蘇東坡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感受,發(fā)出了藝術(shù)的感嘆,就有了賦詩一首的靈感。當然了,作為一位有影響力的文化人物,寫的詩總不能直接抄寫,直接提用前人的詩句,于是,他作了一個異曲同工的“一月欽州食九千”,展示了他對荔枝的喜愛。 當然,齊白石對待荔枝的“一月欽州食九千”,平均算來,一月三十天那也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一樣的量。 這就不得不說是齊白石自認為和蘇東坡跨越千年的共情了。 當然了,也不能非去糾結(jié),較真他們是不是真的一天吃三百顆荔枝,或是一月吃九千顆荔枝。要知道荔枝屬性火熱,吃多了容易上火,真要這么吃法,大多數(shù)人的身體都是受不了的。 這都是一種文學(xué)詩詞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夸張的修辭方法。不過從文學(xué)詩意上來分析,齊白石的“食九千”比蘇東坡的“三百顆”意境到底是差一點,畢竟他擅長的不是詩詞,但他所表達的思想?yún)s大不同。 齊白石來嶺南,來欽州,是交朋結(jié)友,為創(chuàng)作游山玩水而來,心情舒暢得很,以詩頌情;而蘇東坡簡直就是“被貶官流放”而來,正是人生最失意,也是人生最后的歲月的無奈,心情郁悶多嘆,以詩悲情。 世人都知齊白石畫蝦是一絕,卻少為知道,正是品味了欽州的荔枝,他的畫作從此多了一樣代表——荔枝畫,并且他畫荔枝卻也很用心,據(jù)統(tǒng)計,他一生作畫一萬多幅,其中和荔枝有關(guān)的畫作就有五百余幅。 開創(chuàng)了荔枝成為國畫題材的先例,其中畫荔枝時采用紅花墨葉的畫法,也是他重要手法之一。 這也是齊白石與欽州荔枝的特殊緣份了。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fēng)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guān)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