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釵和探春的改革理念的沖突(2008-07-04 00:39:31)
(轉自新浪博客)
寶釵和探春的改革理念的沖突
劉夢溪
本文原題為《紅樓夢里的管理思想》,共分五個部分:一、鳳 姐和探春的兩種不 同管理模式;二、探春的“新經濟政策”;三、探春和寶釵的改革的實踐和理念的沖突;四、大觀園改革的后續(xù) 故事;五、改革者探春怎樣下的臺階。因文長,分五次披載。現(xiàn) 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三部分,探春和寶釵的改革理念的沖突,敬請紅樓愛好者不吝指正。至于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周年,則純屬巧 合,非關紀念也。
探春的新經濟政策所包含的改革的內容是很尖銳的,實施得也非常果斷,但尚稱 平穩(wěn),不屬于激進的改革。和宋朝的王安石不同,和晚清的康梁也不同。所以如此,與薛寶釵對待改革的態(tài)度以及她的運籌帷幄有直接關系。薛寶釵在探春新經濟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并沒有采取特別積極的態(tài)度,但也不是反對,而是每行一事都顧及后果,特別對賈府上下的人際關系了若指掌,雖無開辟之力,卻有審時度勢之功。
當探春提出承包制的方案時,寶釵正在看墻上的字畫,似乎漫不經心。但聽到平 兒順聲附和,她登時開了腔:“你們想想這話,若果真交與人弄錢去的,那人自然是一枝花也不許掐,一個果子也不許動了,姑娘們分中自然不敢,天天與小姑娘們就吵不清?!币呀?STRONG>料到了實施責任制會有負面影響。后來大觀園丫頭婆子吵作一團,證明寶釵的遠慮不無先見之明,這是后話,待下面分曉。而在挑選承包人時,寶釵尤其審慎之至,注意絕不推薦和自己有任何瓜葛的人。
書中對此有一段特寫:
探春笑道:“原來如此。只是弄花草的沒有在行的人?!逼絻好πΦ馈案鷮毠媚锏您L兒他媽就是會弄這個的,上回他還采了些曬干了編成花籃葫蘆給我頑的,姑娘倒忘了不成?”寶釵笑道:“我才贊你,你倒來捉弄我了?!比?都詫異,都問這是為何。寶釵道:“斷斷使不得!你們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個一個閑著沒事辦,這會子我又弄個人來,叫那起人連我也看小了。我倒替你們想出一個人來。怡紅院有個老葉媽,他又和我們鶯兒的娘極好,不如把這事交與葉媽,他有不知的,不必咱們說,他就找鶯兒的娘去商議了。那怕葉媽全不管,竟交與那一個,那是他們私情,有人說閑話,也就怨不到咱們身上了?!?SPAN>
如果說探春是做事,寶釵則是在做人。
對涉及人際關系的諸般復雜因素,她考慮得極其精細周全,而且懂得回避。對改 革來說,這一層并不是不重要,它可以少授反對者以抓得到的口實,保證改革能夠順利進行。
在承包者年終結帳錢歸誰的問題上,寶釵也提出了自己的特殊見解。
本來探春主張不要把這筆節(jié)省下來的錢歸總帳房,怕添一層管主,多剝一層皮, 損害承包人的積極性。因而她提出歸里頭,直接由大觀園管理層歸帳。這已經是很大膽的改革主張了。不料寶釵更有高招:“依我說,里頭也不用歸帳。這個多了那個少了,倒多了事。不如問他們誰領這一份的,他就攬一宗事去?!本褪钦f,園子里每個姑娘和丫頭的頭油、胭粉、香、紙,以及各處的笤帚、撮簸、撣子并大小禽鳥、鹿、兔吃的糧食,都由承包人包了去,不必另外到帳房領錢購置。有剩余,也歸承包人“粘補自家”,不必全部入官中。這等于允許承包人以利養(yǎng)利,自己也獲利。
寶釵說:“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時里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 樣人家的大體?”
其實就是讓承包人自負盈虧。顯然這樣可以刺激承包者的積極性。對不擔負承包 任務的人,寶釵也有安排,她說:“如今這園里幾十個老媽媽們,若只給了這個,那剩的也必抱怨不公。我才說的,他們只供給這個幾樣,也未免太寬裕了。一年竟除這個之外,他每人不論有余無余,只叫他拿出若干貫錢來,大家湊齊,單散與園中這些媽媽們。他們雖不料理這些,卻日夜也是在園中照看當差之人,關門閉戶,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們出入,抬轎子、撐船、拉冰床,一應粗糙活計,都是他們的差使。一年在園里辛苦到頭,這園內既有息,也是份內該沾帶些的。”
寶釵這一理念的經濟原則是:在實行承包制的時候,單是讓承包人自負盈虧還不夠,還需要讓不參與承包者也分得利益,共享改革的實惠。
寶釵為此作了論證,她說:“還有一句至小的話,越發(fā)說破了:你們只管了自己 寬裕,不分與他們些,他們雖不敢明怨,心里卻都不服,只用假公濟私的多摘你們幾個果子,多掐幾枝花,你們有冤還沒處訴。他們也粘帶些利息,你們有照顧不到,他們就替你照顧了?!边@是一種和利益掛鉤、實行利益均沾的普遍福利策略。不僅承包者有奔頭,不承包者也小有實惠。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書中說,眾婆子聽了寶釵的議論,“各各歡喜異常,都齊說愿意”。
所以《紅樓夢》第五十六回的回目,上一句是“敏探春興利除宿弊”,下一句為“時寶釵小惠全大體”。“時寶釵”這一考語大可玩味。此處之“時”,自然是應時、合時之義,即孟子評價孔子所說的“圣之時者也”的意思。
改革主張的付諸實施,是一個從理念到實踐的過程,中間需要一個過濾性的環(huán) 節(jié),就是要正確把握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問題,也就是“時寶釵”這一考語 所包含的內容。沒有寶釵的運籌帷幄,探春的改革計劃難以付諸實施。但如果都按薛寶釵的做法,不到萬無一失便不實施改革計劃,所謂改革也會流于空話。探、釵之間,在對待改革的問題上,實際上是有分歧的,不僅如何實施、怎樣用人兩個人看法有異,更主要的在指導思想上并不相同。
當探春說他的改革思路是受到了賴大家管理園子的辦法的啟發(fā),寶釵頗不以為然,兩個人于是爆發(fā)了一場尖銳的思想沖突。
寶釵笑道:“真真膏梁紈褲之談。雖是千金小姐,原不知這事,但你們都念過書 識字的,竟沒看見朱夫子有一篇《不自棄文》不成?”探春笑道:“雖看過,那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那里都真有的?”寶釵道:“朱子都有虛比浮詞?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辦了兩天時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虛浮了。你再出去見了那些利弊大事,越發(fā)把孔子也看虛了!”
探春笑道:“你這樣一個通人,竟沒有看見子書?當日《姬子》有云:'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竊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寶釵笑道:“底下一句 呢?”探春笑道:“如今只斷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罵自己不成?”寶釵道:“天下沒有不可用的東西。既可用,便值錢。難為你是個聰敏人,這些正事大節(jié)目事竟沒經歷,也可惜遲了?!崩罴w笑道:“叫了人家來,不說正事,且你們對講學問。”寶釵道:“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fā)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紅樓夢》中描寫的思想辯難所在多有,但在兩個女主人之間展開如此激烈的思 想交鋒,而且涉及對儒家經典的態(tài)度,只此一處。探春只不過說即使朱子也未必每句話都有著落,所謂“不自棄”云云,不過是勉人自勵。但他用了“虛比浮詞”四個字,一下子激怒了寶釵,立即指責他“利欲熏心”。這批評是相當嚴厲的,而且在做法上完全是“抓辮子”。接著又扣了一頂大帽子:“你再出去見了那些利弊大事,越發(fā)把孔子也看虛了。”
探春并不示弱,竟然用杜撰的經典來對付薛寶釵奉若神明的正統(tǒng)經典,說《姬 子》一書里面有“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竊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的話。意思是說,把孔子“看虛了”又怎么樣?連孔孟之道還可以違背呢。這說明探春不愧是個事業(yè)家、改革者,真真是有膽有識,女中英豪,而不是寶釵所說的“真真膏粱紈褲之談”。相比之下,寶釵就過于摯著書本成規(guī),過于教條。而改革的實踐,往往需要首先打破文本條框的束縛。
李紈對探春、寶釵兩個人“對講學問”感到不可理解,認為這不是“正事”。 寶釵說:“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fā)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去了”。這說得相當嚴厲。按早期抄本庚辰本這段文字,三個人對話,探春和李紈都是“笑道”,獨寶釵反駁探春和最后反駁李紈,沒有“笑道”字樣,直書“寶釵道”,說明堅持的是一種原則性的態(tài)度,毫不妥協(xié)含混。
寶釵雖然是大觀園新經濟政策的支持者,但她時時提醒探春:在改革中切不可 因為“省上二三百銀子,失了大體統(tǒng)”。如果失了賈府“這樣人 家的大體”,一切的改革措施在寶釵看來便沒有意義。她知道承包人因有利可圖會盡心盡職,不承包的那些老媽媽們嘴上盡管稱善,終由于利小而未必靠得住。所以在“各各歡喜異?!钡漠斂?,她發(fā)表了一篇希望大家“自己存些體統(tǒng)”的訓詞。
薛寶釵說:“這些姑娘小姐們,這么一所大花園,都是你們照看,皆因看得你們是三四代的老媽媽,最是循規(guī)遵矩的,原該大家齊心,顧些體統(tǒng)。你們反縱放 別人任意吃酒賭博,姨娘聽見了,教訓一場猶可;倘若被那幾個管家娘子聽見了,他們也不用回姨娘,竟教導你們一番,你們這年老的反受了年小的教訓,雖是他們是管家,管的著你們,何如自己存些體統(tǒng),他們如何得來作踐?所以我如今替你們想出這個額外的進益來,也為大家齊心把這園里周全的謹謹慎慎,使那些有權執(zhí)事的看見這般嚴肅謹慎,且不用他們操心,他們心里豈不敬服?!?SPAN>
按書中交代,聽了寶釵這篇訓詞,“家人都歡聲鼎沸”,表示決心說:“再要 不體上情,天地也不容了。”改革而不傷“大體”,且時時用“學問”提著,使之不“流入市俗”,這是薛寶釵的改革主張。我們從大觀園新經濟政策的實施過程看,確沒有偏離她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歡迎光臨木柳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