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總那么雪雪雨雨的纏綿。偶爾一不小心歇一兩日,也是彌空的霧靄,猜不透云天之外究竟藏著個怎樣的謎。春的腳步,何時印上我破籬的蒼苔?真糟糕! 趕快晴明吧!——我太渴望了。 真的,老天果然靈應(yīng)。昨晨剛一撩開被子,就見東山的額頭紅了臉。哈,好??!你雨霽貫虹的春日。 暗自微笑著靜立窗前,突然記起前日給 而今日恰雪雨初晴,必是一個踏青的好時光。于是想起歐陽修的《踏青》詩,禁不住搖頭晃腦吟出聲來:“南國春半踏青時,風(fēng)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先圣高人們真有雅趣啊,還約了個三月三為踏青節(jié),使得人們“踏青游賞,散步四郊”,得以“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哦,時令春頭,人生春頭,如此良辰美景,真可謂賞心樂事啊!那么,此時,此刻, 于是鈴聲一響,我就急著告訴 等不及薄暮,月便上來了。雖還不到十五,可也圓得差不多,云煙淡然且懶散,不緊不慢地隨了月兒而閑游,湛藍(lán)的晴空,深邃得找不到邊際,好坦然??!月夜,這春氣萌動的雨后初霽的月夜,誰好辜負(fù)呢? * * * * * * * * * * * 出教學(xué)大樓,過校園環(huán)道,闊茫茫的山灣春野,便迷蒙蒙躺在我們眼底了。然上上下下的山坡小徑,卻泥粘粘地偶爾布置上一段, 還是那條大路,隨了地勢蜿蜒向前,一彎又一彎的,通到哪里去了呢?天知道?!只要月在春夜在,歪歪的步子往前邁便是了,管得那么多嗎? 路旁,偶一兩棵老柳,孤零零獨自朝天沉默著,誰信“柳發(fā)晞春,夜來和露梳月”呢?我多少有點為他們可憐了。幸好,時時繞過一個又一個的小村子,標(biāo)準(zhǔn)的三家村,竹樹環(huán)繞,籬欄縱橫,茅棚雜沓,一件件都點綴得滿順眼的。一時,我們都丟了平日的腔調(diào),吐出鄉(xiāng)音來,多少勾得來故里的那片記憶。只可惜這是鄂西的小山村,尚若有幸到得湘西呢,那一色的吊腳小樓,便更有趣了。“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支花”,如若此時將這小詩借來一用,大概也算不得蠻錯吧? 這春夜,這春野,這春氣,固然一無所遺地夠得我們享用的,但那畢竟也是世人的;而我們自己的世界,卻是包含于這世界之中,又超脫于這世界之外的。雖不必如陶翁一樣經(jīng)營桃源佳處、世外境界,但忙里取閑、動中求靜,自然是生活的彼岸時刻。我們既漫談自己的酸甜苦辣,也慨嘆他人們的喜怒哀樂;我們既珍惜書本里的重重幻影,更驚訝生活中的道道鞭痕;我們既為當(dāng)代封建說而憂郁,也為時髦牛仔褲而品評……最深奧的也是最簡明的,最遙遠(yuǎn)的也是最臨近的。一切話題,在我們的月夜里,都肆無忌憚的自由展開又自由收場,一如此刻天空的游云一般。 * * * * * * * * * 月意正酣暢的時候, 那片小小的山灣,斷然不該與九江廬山爭美,但我們冠它以“小廬山”,自然不算沒有一點道理的。記得初來此境,就使我驚訝地大叫了好一陣子。雖事后很有點怕人嘲我少見多怪,但到底禁不住美而名之曰“小廬山”。于是乎,這片小小的山灣許多時候就成了我讀書遐想的好所在了。一直到今日,我們?nèi)阅跸嗪系貌诲e,它常常以動亦以靜來陶醉我;我呢,也每每以所思亦以所慮來慰藉它。真有點“相看兩不厭”的情分啊。 好端端如此美妙境界,誰敢獨自享用呢?后來,我們或三五一起,或七八成群,周末課余,便來此山灣,也聽溪流淙淙,也望流云悠悠,也捉橫行的螃蟹,也撿斑斕的溪石,也高歌低吟,也默然沉思,也曾會聚野炊,笑罵天地…… 然而,大多都或是午后,或是黃昏。而朦朧月夜里的小廬山是番什么情狀呢?本人尚未品味過。 那么今晚,那么即刻,那番不敢遙想的世界將坦坦然呈于我們面前了! 從岔道,循了那條窄窄的小徑向前走,不一會便到得山灣來。初時,三兩戶人家,在竹影橫疏的掩映中,雖寂寂然無聲,但點點窗燈如豆,很有些老莊境界。撇下它們,順了那條小徑向下而行,漸漸的,便聽得細(xì)流淙淙的鳴響,時斷時續(xù),若即若離,那便是小廬山的小溪流,跳下高高低低的石坎,輕輕地吟著小曲,來歡迎你啦! 隨了這溪流聲,慢慢向幽深處去,路便漸漸有些難走起來。亂石雜設(shè),棱棱峭峭,很有幾分不安份。雖月兒朗朗地照著,但我們?nèi)杂悬c不放膽咧。 進(jìn)得峽谷來,環(huán)顧四周,果然與往日情致不同。月色淺蒙之中,兩岸峭壁,如兩枚偌大的海貝聳立兩側(cè),顯得神秘而且奇妙。兩個海拔一米七許的華夏公民,立于谷底,仰首望見切割得殘殘缺缺的那片天,一時也被逼得很覺渺小的尷尬。然而,將圓的月,在那片天上,倒更顯得明亮可愛。峽壁上,稀稀疏疏挺立著幾棵馬尾松,葉針隨了夜風(fēng),閑散散地擺,真切和不真切中,都給人以靜寂安恬的氛圍。 真的,好靜美??!踏著草甸上一塊接一塊鋪就的石片路,小小心心地挪著步子。 其實,峽谷里雖幽深,但月朗星明的,也并無森然壓抑之感。那條小溪流,自上蜿蜒而下,縱貫谷峽之中。一壘壘偌大的巖石,錯錯落落地匍匐于溪流之上,光禿著他們的額頭,或如臥飲清泉的大象,或似驚伏礁灘的海龜。涓涓細(xì)流,就在這些巖石之間一味兒天真地向前闖,真像一只簡單的歌子,很有節(jié)奏地繞過一道道石塊,然后集于那處小小的石壁間,不分你我地一瀉而下,匯入了那方不足五米的小潭之中。置身此情此景,我真有點猜信當(dāng)年 立于巖石之上,仰首望望月影的朦朧,低頭聽聽溪流的鳴響,隨月夜的霧靄遠(yuǎn)遠(yuǎn)近近地罩住那一層層山頭,任春宵的和風(fēng)懶懶散散地?fù)崦且恢刂厮捎啊`妗旰鬂櫇傻臍庀⒗?,浸漫著一縷縷新萌的綠味,如渺渺的夜曲擁圍著這月色、這峽谷、這松影、這流泉、這不知自我的我們!頓時,峽谷之外的世界變得那么陌生而不可理喻,峽谷之內(nèi)的情景顯得如此親切而無從比擬…… 此情此景,絕不宜于太白詩翁的舉杯邀月:贊嘆山川之有影、浪笑功名之無蹤,真會驚了這恬淡的意趣;也不宜 此時此刻,我絕不同意“落絮無聲春墮淚”的低沉的調(diào)子,也不贊成“月香水影,詩冷孤山”的清高的情致,更不欣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的哀怨的吟嘆…... 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不是率師夜行的將軍的,也不是經(jīng)綸世務(wù)的政客的,不是遙途跋涉的旅人的,也不是夢橫客鄉(xiāng)的游子的,不是病中淺愁的少女的,也不是矯情風(fēng)月的墨客的,更不是寒窗守暖的書呆子們的…… …… 我真想在這溪流之中的巖石上,就這么靜一會、坐一會、聽一會、想一會,“飲弄水中月”,“掃石待月歸”。然而,畢竟是初春之夜,正值“乍暖還寒時候”,漸漸地,便覺得夜氣猶涼,想 七盤八拐翻上山梁, * * * * * * * * * * 回到校園里,一切仍如昨日、前日、昨日的前日。而我的心旌卻還在那片小小的峽谷之中飄搖,還在回味那片殘缺的天,那枚將圓的月,那徐徐搖曳的松尾,那淙淙低吟的溪流,還有那回音,那細(xì)語,那默默的仰首凝望以及那呆呆的低頭遐想…… 哦,伊君!哦,月夜!哦,小廬山!你們將如何教我珍藏起這頁春天里的美好的日歷呢?! 三月十三夜 記于丹江金剛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