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亭高臺的照片已經(jīng)貼了不少了,不過這張照片并不多見,在往大殿上攀登的12級臺階處,增建了一個1丈六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建了一個殿——真武殿,現(xiàn)在龍亭前的這個平臺就是當年真武殿的遺址。

龍亭怎么會有真武殿?這里還有一個跟乾隆有關的小故事,清初河南貢院由百泉書院遷回省城,用的是明周王府舊址(這里是宋金皇宮遺址),貢院后邊有座土山叫煤山,后來官府在此修了個小亭子——萬壽亭,置木制龍亭于其上,亭內(nèi)放“皇帝萬歲”牌位,吉日有文武官員前來禮拜,久之稱煤山為龍亭山,此為“龍亭”稱呼之開端。貢院遷走,這里大興土木成萬壽宮。
1750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開封,住在什么地方好呢?巡撫鄂順安趕快把巡撫衙門改造成行宮,讓皇上住,自己則搬到按察使署,按察使就占了大道宮,把大道宮的道士趕到了萬壽宮,這萬壽宮就成了道士們的道觀。1800年建了這座3開間大殿,把原來大道宮的真武帝銅像放在這殿里(現(xiàn)在真武帝銅像在延慶觀)稱真武殿。

這是真武殿后邊上龍亭大殿的臺階,中間是石蟠龍,道士們?yōu)榱诵麚P道場的需要,在盤龍道上人為地造出幾個馬蹄狀的石坑,說是當年趙匡胤打馬上殿時留下的,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現(xiàn)如今還不時能看見老開封談笑風生、侃侃而談地為外地朋友詮釋那幾個馬蹄印呢。這馬蹄坑雖說是附會出來的,不過它的形成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啦。哈哈

離開龍亭往東去,不遠就到了鐵塔跟前,100年前的鐵塔跟現(xiàn)在的形狀一樣,只是它的前邊卻有兩座很別致的建筑??拷F塔的是個大殿,門前有香爐,可這房子正中間的屋頂不見啦,后墻似乎也不完整,從前門的燕窗看過去很通透。前邊的建筑間架不大,可是卻有上下兩個門,這是做什么的呢?存疑,汗啊。

愛德華先生真照顧我們,他從另外的一個角度告訴我們,那大殿的后墻果然沒有了,從外邊能看得見殿內(nèi)的梁、柱。

從鐵塔往南,不多遠就是文廟。清順治九年(1652年),知府朱之瑤遷建到這里,形成“左廟右學”的格局。廟即文廟,祭祀孔子的地方,學即廟西的儒學,又稱學宮。照片看文廟的欞星門前是半圓形泮池,西邊是學宮的大門。雖然,1905年廢除了延續(xù)1300年的封建科舉制度,但從1907年的照片來看,文廟、學宮的大氣象還在?,F(xiàn)在的文廟前是條大道,泮池應該在路南,早就不見啦。學宮的大門正好被路給沖啦。

開封泰山廟,一百年前的大廟巍峨挺拔,門前有平臺,臺前有石碑,院子很開闊。去年曾經(jīng)去尋找泰山廟的遺址,人們告訴我說回中原來的后院北邊曾經(jīng)是大殿的后墻,現(xiàn)在什么痕跡也沒有啦,只留下一個街名。

鼓樓在開封是個有名的地方,周圍很多店鋪。照片告訴我們,一百年前的鼓樓兩邊也是商賈林立。史料記載:鼓樓的東邊檐下有一匾書“聲震天中”,西邊檐下另有一匾上書“無遠弗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