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寒潮漸漸來襲,人們在積極防寒御寒之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一不小心便“上火”了。很多人不禁疑惑起來:天氣寒冷,人怎么反而更容易上火?專家指出,引發(fā)“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天熱上火通常是由炎熱、潮濕引起,而天冷上火則更多是由“燥”所引發(fā)。 燥字當頭一把火 天氣寒冷,人們通常穿得更厚,戶外活動又少,易導致體內(nèi)積累大量的燥熱,同時冬季氣候干燥,加上使用暖氣和空調(diào),直接導致鼻腔、咽喉等發(fā)干,并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wěn)定,如果不注意飲食調(diào)理和補充水分,人們就很容易會出現(xiàn)口干舌燥、嗓子疼、易怒心煩等“上火”現(xiàn)象。 此外,每到年終節(jié)前,聚餐機會增多,在飲食方面,由于天冷的緣故,很多人偏好溫補、辛辣的食物,也是催生上火的因素。若是再加上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休息不足,過度勞累等誘因,那么稍不留神就會引“火”上身。冬天人們喜歡進食牛羊肉來御寒,比如火鍋、燒烤、涮羊肉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冬季美食。但牛羊肉本身偏溫,加上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姜、枸杞、當歸等滋補品,可謂“燥上加燥”,人食用后體內(nèi)容易積熱,造成上火。 千萬不要小看上火,它不但能引發(fā)口干舌燥、咽喉腫痛、爛嘴角、流鼻血、牙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導致口瘡、便秘、痔瘡等疾病,同時更嚴重是破壞人體免疫力,給各種疾病的入侵、復發(fā)提供可乘之機。 敗火須遵醫(yī)囑 為了預防上火,很多人傾向于自行“敗火”。一般來說,上火比較輕的話,可以依靠自身調(diào)節(jié)。如果上火癥狀仍然比較明顯,一周以上還沒有好轉(zhuǎn),需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在醫(yī)生指導下“敗火”。隨意服用“敗火”藥物,用藥不當或服用過度,都可能適得其反。特別對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兒童或者本身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服用“敗火”藥物更應慎重。 其實,上火也有“虛”、“實”之分。如果上火的同時,又有腰膝酸軟、易疲倦等癥狀,則有可能是“虛火”。市場上的大多數(shù)“敗火”產(chǎn)品都是性質(zhì)苦寒的藥材和食物,這些產(chǎn)品對去“實火”有作用,但對“虛火”只會越敗越旺。并且亂用苦寒的藥物還傷害陽氣,可能當時人體并無明顯不適,但長期服用,對身體勢必造成傷害。就算是“實火”,對不同的“火”也應用不同的藥物,一種藥物壓不了所有的“火”?!靶幕稹笨梢杂脤С嗌ⅰⅫS連上清丸,“胃火或肺火”可以吃牛黃解毒丸,而龍膽瀉肝丸是去“肝火”的…… 降火其實不難 其實,與其上火后再想法敗火,不如提前預防,只要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便可。比如,增加室內(nèi)濕度,在屋內(nèi)放置一盆清水;注意補充人體水分,可喝些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改善飲食結(jié)構(gòu)和生活習慣,不再吃辛辣食物,可多吃綠豆芽、豆腐、苦瓜、絲瓜、蘿卜、木瓜、南瓜、大白菜等清火蔬菜,以及梨、蘋果、香蕉、山楂、甘蔗等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此外,戒煙限酒,少熬夜,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勤漱口,多喝水,多休息,并加強戶外運動,增加體表散熱,提升體內(nèi)代謝速率等,也可有效緩解上火癥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