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明代政治最黑暗的一面,莫過于廠衛(wèi)制度,即東廠、西廠、錦衣衛(wèi)以及內行廠,合稱為“三廠一衛(wèi)”,而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的恐怖,大家常常聽說,其實最為可怕的不是這三個,而是內行廠。 明武宗時,太監(jiān)劉瑾專權,廷臣們不斷上書攻擊劉瑾在內的八虎,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劉瑾直接設立了內行廠,這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比東、西二廠權力都要大,可以監(jiān)視其他三個特務機構。通過這個手段,劉瑾進一步實現了自己的專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才是八虎之中權力最大的領導者。 當時劉瑾專權,各個機關辦事處的奏章都需要先準備一份紅本給劉瑾,在準備一份白本給通政司,遞交皇帝,而內閣決策建議都要揣測劉瑾的意思再下筆。 在劉瑾控制下的內行廠,直接凌駕東西二廠以及錦衣衛(wèi),劉瑾借此打擊同僚、壓迫群臣。即便是像王時中、汪澄這樣仗義執(zhí)言并無大罪的御史,也在內行廠的迫害中死去。內行廠時刻監(jiān)視者民間的輿論動態(tài),全國百姓都在偵查緝捕的范圍中,因此一時間也沒人再敢揭露劉瑾、武宗的荒唐事。 而劉瑾還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刑罰方式——立枷,這是他根據南朝的“立測”而設計的,籠頂有口,套在犯人頸部,晝夜站立,直到死亡。原本按照《大明律》,所有的刑獄訴訟都應該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一起受理,但是內行廠破壞了這個規(guī)矩,直接逮捕,動輒就嚴刑拷打,不管是什么罪行,都直接打板子,或者流放戍邊。劉瑾的內行廠讓明朝社會陷入了一種緊張壓抑的氛圍中,而加上他改革失敗,清理軍屯得罪了大批權貴,最終導致矛盾激化,逼迫安化王造反,直接將他自己推入了死亡的邊緣。 不過和上層劉瑾大肆打壓忠良的黑暗氛圍不同,明朝的基層政治雖然壓抑,卻因為廠衛(wèi)制度的協(xié)同運作,也算得上吏治清明,這是因為東西兩廠稽查官民、錦衣衛(wèi)稽查文武百官、平民百姓,而內行廠則直接偵查東西兩廠,形成平衡之態(tài)。 劉瑾垮臺之后,內行廠、西廠也被撤銷,從此明朝只剩下了東廠、錦衣衛(wèi)。明朝末年,魏忠賢利用東廠審查官員,而后將他們丟入錦衣衛(wèi)大牢,嚴刑拷打,釀成一樁又一樁慘案,一時間廠衛(wèi)遍布全國,甚至差點激起民變,因而也有人說“明朝亡于廠衛(wèi)。” |
|
來自: 昵稱18990882 > 《中國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