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獎征文活動
地膽頭胡鴨湯
地膽頭胡鴨湯是粵桂邊的一道經典美食,清熱、解毒、下火,城鄉(xiāng)各地的餐廳、飯館均有出品。 地膽頭,也稱地膽草,別名苦地膽、天芥菜、土柴胡、磨地膽等,在粵桂邊山區(qū)路邊村旁隨處可見。 書載:地膽頭全草入藥,入肺、脾、肝三經。有清熱解毒、溫脾利水,寬中下氣,消腫利尿之功效;可治水腫,腹脹,咳嗽,疳積,疝氣、感冒、癤腫和各種炎癥,為中醫(yī)常用藥。 胡鴨,在粵桂邊又叫做洋鴨、番鴨。番和洋從字面和字義上來理解,都是泊來品外來貨。也許正是這個緣故,這貨高大威猛,頭上聳起一塊紅色的鴨冠,可以低飛,一遇陌生人,馬上就會伸長脖子,擺出一副其勢洶洶的戰(zhàn)斗姿態(tài)。種種跡象都表明,這貨并非善類。 即使是泊來的品種,但是,經過我們祖宗不知是多少年的淘冶和錘煉,地膽頭胡鴨湯選用的胡鴨,已經是粵桂邊地道的本地自然放養(yǎng)的家鴨,肉質粗獷而結實,肉味夠濃、夠香,并非時下飼養(yǎng)的“填鴨”可比?;蛘哒沁@種地道的土洋結合,推高了粵桂邊地膽頭胡鴨湯在江湖上的地位,古往今來,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甚至海外游人、工商企業(yè)的成名大咖,休閑之余,都會煮上一鍋,細細品償。 粵桂邊地膽頭胡鴨湯,用粵桂邊山茶油百分百的明火清燉,以鴨肉軟而不爛、一般人能夠輕松咀嚼為度。因此,湯水清沏見底,沒有半點油膩,甜甜的散發(fā)著一種地膽頭的苦澀、甘涼及清香,讓食客可以大飽口福,一碗飲完,馬上就伸手要第二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