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稱為地形,我們根據(jù)不同的地形形態(tài)劃分為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分別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世界上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地形類型,以及不同的分布狀況,形成不同的地勢高低起伏,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形特征。世界七大洲都有各自的地形特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歐洲的地形特征。 關于歐洲的地形特征 歐洲位于亞歐大陸西部,東部以烏拉爾山脈為界與亞洲相鄰,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部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從經(jīng)度范圍來看,歐洲位于20°W往東至60°E,位于東半球,從緯度范圍來看,歐洲位于40°N至70°N之間,地處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 歐洲地形圖 歐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歐洲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為300米,地形以平原地形為主,平原面積約占歐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比例之高居世界各大洲之首。由于,歐洲地處中高緯度地區(qū),受冰川作用影響大,在第四紀冰川時期,歐洲廣闊的平原上多被冰川覆蓋,隨著冰川的移動,厚重的冰川對地表進行侵蝕和沉積等作用,使得歐洲的平原多呈現(xiàn)波狀起伏的特征。 東歐平原 歐洲具體的地形分布狀況可以分為東西兩部分,歐洲東部地區(qū),主要的地形單元是“東歐平原”,面積近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平原,僅次于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東歐平原的面積幾乎占了整個歐洲的一半,主要位于俄羅斯境內。東歐平原的南部緯度相對較低的地區(qū),如伏爾加河流域、頓河流域地區(qū),是世界上的三大黑土分布區(qū),土壤肥沃,是俄羅斯的主要農(nóng)業(yè)產(chǎn)區(qū)。 歐洲西部地形圖 歐洲西部地區(qū)的地形分布可以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地勢南北高中部低。歐洲西部的北部主要的地形單元為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山脈走向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走向一致,山脈長度超過1700千米,寬度在200至600千米不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平均海拔約為1000米,西側坡度較陡,在冰期時,有大量的冰川從山上順地勢滑下,滑入大西洋中,并且對地表進行刨蝕作用,所以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側形成了鋸齒狀的“峽灣地貌”。 西歐平原 歐洲西部的中部以平原地形為主,主要的地形單元包括“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兩大平原以萊茵河為界,這兩部分平原和東歐平原連成一個整體,形成了歐洲巨大的平原分布區(qū)。也就是說從歐洲大西洋沿岸的荷蘭、比利時、法國北部、德國北部、到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最后到俄羅斯,整個區(qū)域都是平原地形,所以在二戰(zhàn)的時候德國可以發(fā)動“閃電戰(zhàn)”突襲東西。 阿爾卑斯山脈 歐洲西部的南部以山地地形為主,主要的地形單元為“阿爾卑斯山系”,包括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亞平寧山脈、喀爾巴阡山脈、迪納拉山脈等山脈。阿爾卑斯山系是由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是屬于年輕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的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山頂有冰川分布。歐洲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曲折漫長的海岸線使得歐洲多內海、海峽、半島和島嶼分布。 阿爾卑斯山脈 |
|
來自: 地理沙龍 > 《地表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