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粉絲羅女士的咨詢讓我感到很困惑。她今年38歲,患有子宮肌瘤,乳腺增生等癥,聽聞艾灸對這些病癥都有不錯的療效,于是自己買了艾條開始灸了起來,穴位還是一年前我們幫她配的。可是灸了近11個月了,乳房還是有疼痛,肌瘤也沒見任何縮小。 雖然說艾灸需堅持,可這都快1年了,也該起效了啊。而且羅女士的體質(zhì)是適合艾灸的。寒濕體質(zhì)明顯,穴位是沒問題的,這次再次詢問我們,她的語氣中夾雜著一絲抱怨。雖然我們是免費配穴,遇到這種問題也是挺惆悵的。 于是我繼續(xù)問道,是否熬夜,貪涼吃冷飲之類的,她很肯定的說,不好的習慣幾乎都戒掉了,除了情緒有時不太好。聊天間,她發(fā)來一堆艾條照片。看著一根根綠得冒油的艾條,我找到了答案。這種嶄新的,摻雜著眾多雜質(zhì)的艾絨,沒熏出問題都算好的了。艾灸沒騙羅女士,我們也沒騙人,騙人的是假艾條!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艾灸火爆是有原因的:現(xiàn)代人左手空調(diào),右手水果冷飲,寒濕體質(zhì)之人一籮筐,加上中國人五谷為養(yǎng),較少運動,體質(zhì)普遍偏虛寒。 艾灸最大的作用就是:溫經(jīng)通絡,祛濕散寒。所以確實能解決絕大多數(shù)人的毛病。但灸之前也需要懂點灸法、灸具的選擇等起碼的知識的。 1.灸條選擇太隨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好的艾條或藥物,即使華佗在世也無能為力?,F(xiàn)中藥效果不好,很大程度在于藥材的質(zhì)量不過關。保證灸效第一條就是有好艾條,尤其是兒童艾灸、面部艾灸、直接灸。大家要記住一點:好艾條肯定顏色金黃,雜質(zhì)少,有清新的艾味,燃燒時煙也少,不易刺鼻;差艾條雜質(zhì)多、顏色青,煙霧大,灸時易上火。至于年份,比例,商家說的也不一定真實,所以不做過多說明。2.灸量未把握好 頭面是諸陽匯聚之處,胸膈是君火、相火之地,不宜再施加過多火氣;上肢和骨關節(jié)應少灸,下肢和肌肉豐厚處可重灸。不要長期整背灸!尤其是中年女性和內(nèi)熱大的灸友!督脈是一身陽氣之總督,背部督脈上猛灸,其傷難復。尤其是睡艾灸床或做督脈灸、火龍灸的。單獨艾灸督脈或膀胱經(jīng)上穴位如大椎、命門穴都沒問題!3.艾灸時間把握不當盡量避免天天灸,一次艾灸不要超過3h。否則沒有給身體自愈的時間,易致陰血損耗傷津液,出現(xiàn)上火等癥狀。孕婦,同房后、大量飲酒、大汗淋漓、發(fā)高熱、精神情緒過于激動、極度疲勞,氣血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不建議灸。因艾灸增強氣血運行,灸時會耗散一定的氣血來打通病灶。上午是艾灸最佳時間,晚上主收斂,而艾灸主生發(fā)。故不建議艾灸超過22點。4.跟著網(wǎng)上照葫蘆畫瓢從網(wǎng)上隨意找些病癥對應灸的穴位,或看別人同樣的病灸了起效,就照搬他的方法,這樣艾灸會導致“水土不服”。因即使同樣的病,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體質(zhì),不同的病情,所以艾灸治療方案都會各異。艾灸時要“心神合一”,只有真正將心神之力滲透到施灸行為當中,身體才能較快地吸收足夠的灸量,感受到灸感。
所以即使是隨身灸也不是“隨意灸”!艾灸的基本要求: 1.盡量不對著空調(diào),且不要坐在當風口; 2.盡量坐好或者躺好,不要隨意走動,更不要沾冷水。 3.心平氣和,室內(nèi)要靜。 1.先疏通腹部 腹部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故而腹部可通調(diào)全身氣血,絕大多數(shù)的慢性病都可在腹部找到病根或瘀阻點。在艾灸前先疏通腹部,有助于通調(diào)全身氣血,更有助于溫潤的艾草的陽氣直達五臟六腑。推腹最好從喉結一直推下來,因為兩乳之間有個易郁結的地方“膻中穴”,每天推這個地方,你的乳腺病都會推好。 2.灸前開穴,灸后封穴 灸前可用艾草精油之類的按揉穴位,起到打開肌膚腠理穴位,讓藥效更好滲透作用。尤其對經(jīng)絡不敏感灸友,開穴真的太有必要了。灸完一個穴位時,用拍、錘、點、按、揉、捏等方法封好一個穴位,然后再灸另一個穴位......因為灸后穴位都處于開放狀態(tài),經(jīng)絡也處于通暢中,不及時封好易造成寒氣入侵。3.艾灸“得氣才是關鍵 一直有客戶反饋,在灸八髎、神闕等某個穴位時,會有股很舒服的熱氣往全身竄,或感覺某個穴位在大口大口地“吃灸”,這就是艾灸真正起作用了。“氣至”又稱“得氣”,指的是:灸的表面不熱深部熱,局部不熱遠部熱,此處不熱其他地方熱或者麻。灸的時候盡量找到熱敏穴,也就是有吸熱感,透熱感,刺痛感的穴,一直灸到它沒有感覺才停止,這就是最適合的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