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長安志》卷7《唐京城》記載:“開化坊,半以南大薦福寺,寺院半以東,隋煬帝在藩舊宅。......文明元年(唐睿宗年號(hào),684),高宗崩后百日,立為大獻(xiàn)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實(shí)之。天授元年(周武則天年號(hào),690),改為薦福寺。中宗即位,大加營飾。自神龍(周武則天年號(hào),705——707)以后,翻譯佛經(jīng),并于此寺。”薦福寺的位置在今西安市城南友誼西路南側(cè)。薦福寺建立初期曾度僧200余人。寺東有放生池,相傳為漢代的洪澤陂?!锻矢κ逃}薦福寺一公房》是詩人游薦福寺這是即興題字的詩。同行者是時(shí)任侍御史的皇甫曾。李嘉祐是天寶七年(748)進(jìn)士,皇甫曾是天寶十二年(753)進(jìn)士,二人是詩友又是茶友,志趣相投。詩中“虛室獨(dú)焚香,林空靜磬長”是廣為引用的名句,這10個(gè)字表現(xiàn)了空靈的禪境。一位僧人在簡陋的禪室,簡陋到空空如也。這位僧人焚香打坐,悠長的罄聲在寺宇外的空林回蕩,閑暇之時(shí)可窺視外面的竹叢,一張睡著并不舒適的繩床將伴他度過一生,僧人的生活是如此地單調(diào)!僧人何所事?就是一邊翻翻佛經(jīng),一邊細(xì)品香茶,夜以繼日地啜茗靜慮?!百省敝阜鸾?jīng)中的頌,以三至七言乃至多言為句,四句合為一偈。這位僧人如此苦苦地去悟,是希望一朝頓悟,成為覺者。幸有佳茗伴他度過漫漫長夜,便不覺苦了。這是一首典型的“禪茶詩”。唐代文人喜歡游寺院,交僧人做朋友,同僧人一塊兒觀畫、吟詩、飲茶,是唐代僧家和儒者共同打造了獨(dú)具魅力的中國禪宗茶道,長安亦是中國禪宗茶道的發(fā)源地之一,并對日本茶道的形成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