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青釉陶簋高7.5厘米,口徑23.6厘米,腹徑25.2厘米,足徑22 厘米 子口,鼓腹下部腹?jié)u收,矮圈足,平底,腹飾對稱附耳,腹周鳥狀錐刺紋,三圈,內(nèi)陸周有弦紋,附四個雙耳蓋罐,蓋頂鳥形,綠黃色釉。 西晉青瓷盥盆口徑32.8 厘米,腹深7.7 厘米,高9.6 厘米,底徑7.1 厘米 折沿內(nèi)劃花外印花。 西晉青瓷熊尊高8厘米,底7.2×6.3厘米,孔徑1.5 厘米 三彩陶雙魚瓶腹徑11.2厘米,高23厘米 1975年江蘇揚州掃垢山遺址出土。淡紅色胎,釉色鮮艷,與中原地區(qū)三彩器的穩(wěn)重渾厚有明顯不同,是南方三彩器的特征,以水生動物為造型。此瓶塑成腹部相對的雙魚形,魚口即瓶口,雙脊即為雙系,尾部制成瓶底,魚目、魚鱗、魚鰭一應俱全,表面掛有綠、黃、褐三色釉,三色互相浸潤交融。 唐青釉蓮花雙鼻帶把瓷壺高42.7厘米,口徑9.2厘米,腹徑16.5 厘米 灰色瓷胎,淡蟹殼青釉,釉質薄亮有細短面片紋。圓唇盤口,自盤口折棱至壺肩,頸部上下兩端作喇叭口狀侈張,中腰略斂,豐肩,中腰以下壺壁陡直,微斜及底,平砂底,中心向內(nèi)凹陷,其上見支燒窯托印痕。肩際前方有捏塑雞頭壺嘴,后方有捏塑龍形壺把,龍頭俯銜盤口邊沿,龍頸稍稍上升后又圓折龍身下降迄于壺肩,陰線淺刻暗花仰蓮八片環(huán)繞腹壁一周。 磁州窯白地黑花蓮紋瓷鏡盒高12.2厘米,口徑193.厘米 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有明確名稱的鏡盒。白釉黑花的裝飾方法是磁州窯的典型特征。磁州窯是宋金時期重要的民窯體系之一,主要生產(chǎn)民間生活用瓷,所制瓷器簡樸實用,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南宋龍泉窯青釉鬲式瓷壺口徑15厘米,高12.7 厘米 宋影青印花瓷枕長18.4厘米,寬11厘米,高12.4 厘米 宋白地赭色菱形花瓷長枕長45.8厘米,寬12.2厘米,高11.8 厘米 宋青釉劃花雙龍鼻瓷瓶高23 厘米,口徑6.3 厘米,肩寬8.6 厘米,足徑6.5 厘米 大口外侈,細長頸,頸周有龍繞,龍與頸間有兩鼻分左右,身自肩至底似直筒形,惟肚微向外,紋飾為三部。釉為黃色,有水裂,底圈足無釉。 ![]() - The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