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往往一個字,一個詞或是一句話,其中都包含了許多不同的含義。在面對像“人有三急”“六親不認”這樣的詞時,因為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這些成語大都被當作名詞或者是形容詞使用,我們只是大概了解這個成語表面的意思,卻很少去深究其中蘊含的深意。 比如“人有三急”指的是哪三急?“六親不認”指的是哪六親?這些問題我們從未細想,覺得無關(guān)緊要,也從沒刨根問底地深究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三急”“六親”指的到底是什么吧! 我們常聽人說一個漢語中的俗語:“人有三急”,大多是指排泄、飲食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大都十分緊急,一刻也等不得。但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對“三急”有著許多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因此,人有三急這個詞有很多不同版本的含義。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急究竟是哪三急吧! ![]() 大眾們最常見的版本對“三急”的解釋,就是尿急,便急,屁急,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排泄問題。這個解釋雖然看上去有些粗俗,上不得大雅之堂,但的的確確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必須經(jīng)歷的事情,我們也不能時時刻刻都活的十分高雅,有些時候這三急也確實是憋不了,是一件非常讓人著急的事。 “三急”還有另外一種解釋,人有三急指的是內(nèi)急,性急和心急,內(nèi)急其實就是我們上文說到的個人排泄問題;性急一方面指一個人的性格急躁,性子比較著急,一方面指夫妻之間新婚燕爾,干柴烈火,著急享受魚水之歡;心急則是指一個人內(nèi)心焦灼,心急如焚,這種情況多是在等人或是等待一些事情結(jié)果的時候才會有出現(xiàn)。 還有一些人認為,三急指的是內(nèi)急,口吃急和生孩子急,內(nèi)急上文已經(jīng)作出解釋,口吃急是指一個人說話不利索,不能快速流暢地說完一句話,因此感到十分著急,生孩子急則是指十分想要一個孩子或是生孩子時情況十分緊急。 ![]() 事實上在古代,“人有三急”其實原為“人有三疾”,這是孔夫子在《論語》中提出的,孔子認為,人有三疾,這三疾分別為“狂”,“矜”,“愚”。這種解釋就是在指一個人性格的缺陷,“狂”是指一個人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矜”是指一個人自恃清高,驕傲自滿,目中無人;“愚”則是指一個人胸無點墨,愚昧不堪。 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單單對一個“三急”的理解,就延伸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釋,有生理方面,也有生活方面,還有個人性格方面,這真是體現(xiàn)了古人在組詞造句方面的精妙之處。 說完了人有三急的“三急”,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六親不認中的“六親”究竟指的是哪“六親”。如今六親不認這個成語多為貶義詞,形容一個人十分冷漠,不通人情,連自己的親屬都能做到不管不顧,有時候也指對誰的態(tài)度都一樣,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情面。和人有三急一樣,人們對六親不認的“六親”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釋。 ![]() 首先是在春秋時期,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就對“六親”作出了自己的解釋,老子認為,“六親”應(yīng)當是指父子,兄弟,夫婦。這三組關(guān)系相互對應(yīng),這樣拆開來總共就是“六親”。 《左傳》中認為,“六親”代指的范圍應(yīng)該更廣泛些,應(yīng)該代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和姻亞,前四個關(guān)系我們都好理解,那婚媾和姻亞指的是什么呢?其實婚媾指的是有婚姻關(guān)系的親戚,就是妻子家中的親戚,姻亞和婚媾的字面解釋相同,但是指的是丈夫家中的親戚,這樣一解釋,的確是擴大了老子對“六親”解釋的范圍。 《易經(jīng)·六爻》之中,將“六親”解釋為我、父母、子孫、妻財、兄弟和官鬼;《漢書》中則認為,“六親”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漢書》中對“六親”的解釋更好理解,因此認可度更高,流傳度也更廣。 ![]() 其實不論怎么解釋,這六親基本上都是指我們身邊最親近的親人,到了現(xiàn)代,“六親”一般代指所有的親戚,是一種泛指,光是一個“六親”,古人就給出了三個比較官方的解釋,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在文化研究這方面真的稱得上嚴謹細致了。 其實不論是人有三急的“三急”,還是六親不認的“六親”,這都是我們?nèi)粘I钪泻艹R姷脑~語,但是我們卻很少去深究這些詞語中蘊含的深意,忽略了一個簡簡單單的詞語,也是無數(shù)智慧的結(jié)晶,是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事實上,像人有三急,六親不認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下面就來給大家列舉上幾個。 ![]() 比如三教九流,三叩九拜,五谷不勤,五花八門,六神無主,胡說八道,十惡不赦這些詞都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詞語,但若真是隨便從中挑選一個,估計大部分人都解釋不出這些數(shù)字實際上到底代指的是什么內(nèi)容,有哪些含義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積淀中,越來越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很多我們常見,甚至常常掛在嘴邊的俗語,我們往往自以為懂得其中的含義,其實只是淺嘗輒止,囫圇吞棗。在中國文化中,往往一個字都可能蘊含著多重含義,一個成語中更是凝結(jié)了許多智慧和古人的生活經(jīng)驗。 今天我們說的這些俗語,可能有些解釋看起來有些粗俗,但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瑰寶,是我們應(yīng)該去了解,去學(xué)習,去探索的文化寶藏。 ![]() 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語言,并不是要我們只注重那些高雅,晦澀難懂的部分,這些簡單的俗語,其中也蘊藏著大智慧,我們不妨一步一個腳印,先從身邊最常見最簡單的俗語開始了解,一點一點發(fā)現(xiàn),傳播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精妙。 免責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本號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及應(yīng)用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