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關于學習,書中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理念,關于什么是真正的學習。 如果為了學位、為了成績,那就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凡是想有所收獲的學習都變成了手段,學習成了手段,自然就不會有真正的學習。這個說法也很好的印證了,為什么很多高中很優(yōu)秀的學生,到了大學就荒廢了,或者,當取得一個證書以后,以前的學習也就變成了沒有用處的東西。 作者認為真正的學習是自發(fā)的學習,有內(nèi)驅(qū)動的學習,不為了什么而學習,最起碼不是為了功利的目標而學習,享受學習、為了從學習中得到滋養(yǎng)自己的知識,就像一個愛好美食的人,他的學習絕對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出師資格證,而是為了享受烹飪的快樂。 作者提到了一個試驗,很多學生在老師取消了對考試的評價和打分后,竟然不會學習了,不知道怎么學習了,而且這個比例高得驚人。后來在家長的聯(lián)合施壓下,老師只有恢復了打分和評定等次。于是,大部分學生為了A而認真學習起來。 作者認為,真正的好學生應該是不在乎成績的人,因為有內(nèi)驅(qū)力,所以,只在乎真正學習到了那些自己感興趣且有用的東西,至于成績和標準答案,是其次的。如果標準答案是A,但自己可以用B來解決問題,但答案被老師判定為錯誤,真正的學習者是不會沮喪的,反而非常的高興。 這讓我反思了很多生活中的學習場景,我們的學習有多少是為了應付考證或者其他所謂的資格,就拿日常最常用的職業(yè)資格考試而言,多少次費盡心力的考到證書之后,就再也沒有學習過相關的東西? 這種形而上的東西越多,浪費的生命也就越多。生命應該為真正的知識,能夠滋養(yǎng)自己的知識努力學習,這種學習不依賴于外部的評價,不因為別人說好或者不好而影響了自己的學習熱情。 其實,生命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我們?nèi)粘K龊芏嗍虑?,到底有多少是與自己生命本質(zhì)的共鳴?或者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個世俗的評價?為了別人的一句評價,浪費了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 但很少有人會坐下來認真的思考人生,認真思考生活的本質(zhì),還有我們?nèi)粘5纳?。作者給了一個很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想想自己最討厭什么,然后反著做就行了。 我自己也常常在想“為什么我們什么都懂,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個 道理其實和學習一樣,我們到底學習什么東西才能保持長久的熱情?我們真正喜歡什么東西?有沒有一個什么學習,明明知道沒有什么物質(zhì)的報酬或者社會的榮譽,自己依然刻苦努力、甘之如飴? 生命是一個短暫的過程,這個也適用于學習,適用于很多東西,因為生命短暫,所以,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我們的真愛是什么,我們要向哪位先賢學習,我們要學習什么,還有我們希望生命在最后剩下點什么,拋棄浮華,返璞歸真。 這才是學習的真相,也是知識的真相。書還在讀,這本書很有意思,有很多的觀點都很有共鳴,暫且分享這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