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唐是南城的一個古鎮(zhèn),這是一個集中了許多清代磚瓦房子的古鎮(zhèn),石板鋪路的高深小巷、古老的水井、條石蓋面的下水道,古樸典雅,充滿了歷史滄桑感。雖然有的房子已經(jīng)很陳舊,但是那些裝飾著精美石雕、磚雕的門樓,依然昂首挺立。顯示著昔日主人的富貴。 上唐鎮(zhèn)是南城縣下轄的一個鎮(zhèn),位于南城、南豐、黎川三縣交界處,是南城縣的“南大門”,已有1千多年的建鎮(zhèn)史,故有千年古鎮(zhèn)美譽。古代以劉家塘為中心,環(huán)塘而建后逐步向外圍擴展,特別是清代李氏“十記、十號”的建設,使上唐鎮(zhèn)圩集的建設格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形成特有的贛東古建筑風格。 一個流傳許久的民間故事 現(xiàn)在的上唐主要姓氏是劉、李、蔡、吳、王。劉氏來得最早,在蘆茅窠落腳,也就是現(xiàn)在的劉家塘上面一帶。后來李氏也來了,就在劉家塘下面一帶開始建基。古代這里叫上池,因為是兩口塘,后來又分別叫上塘、下塘。劉家開始建基,自然就把這里叫成劉家塘,而且據(jù)說還辦了“塘契”。 一個不該發(fā)生的故事,讓劉、李二姓對簿公堂。說是劉家的女兒嫁到了李家,劉母不識字,居然莫名其妙地把“塘契”包了干腌菜送給女兒,這樣一來,李家就有了“塘契”,硬說這口塘是李家的。事情鬧大了,請官府判斷,劉、李二姓,各持己見,一說是劉家塘,一說是李家塘,官家來了個折中辦法,你們都不要爭執(zhí)了,就叫上塘。還說當時官府拿出一雙燒紅的鐵鞋,你們誰敢穿進去,池塘就是誰的,李家叫來一個傻子,這人居然穿了進去,人死人活,就沒下文了,池塘也就判給了李家,當然也沒叫李家塘,還是叫了上塘。這個故事有點荒誕,當然也無須多去考證,因為民間的故事本來就難以考證。 上池、劉家塘村名沒有了,叫上塘。上塘后來怎么變成了上唐,大家推測,可能是地名訛寫了,雖然地名普查規(guī)定了上唐是標準地名,但是現(xiàn)在上塘與上唐還在混用。 典雅的清代古屋 上唐的古建筑高大、典雅,是贛東地區(qū)的古建筑精品,特別是清代以后,逐步擴展,形成了氣勢不凡的古建筑群,雖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受到嚴重破壞,至今仍大大小小保留了100多處。
據(jù)說這些清代高大的古建筑應當是以李氏家族為主,其次是蔡家、吳家以及其他姓氏的房子。李家上輩人在外面經(jīng)商,富裕起來了,做了好多好房子。對于上唐人來說,“十記十號”是他們掛在嘴邊的話題,也是李家代表性的建筑。而且基本按照同一結(jié)構和風格,有的獨自成門戶,有的相通相連,蔚為大觀。 別具特色的“十記”和“十號” 有名的“十記”分別稱祥記、和記、瑞記、義記、景記、觀記、詹記、元記、垂記、達記?,F(xiàn)在保存較好的有和記、瑞記、義記、詹記,保存一般的有景記、元記、垂記,達記在60年前就已經(jīng)沒有了。 “十號”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只有五號了,長春號、佑發(fā)號、濟化號、廣豐號和元發(fā)號。佑發(fā)號最大,有并列的兩棟,保存完整的一棟是五進廳堂。其次的長春號(又名漱六山房),過去院子內(nèi)有假山,花圃、魚缸等。新長春號也已經(jīng)破舊,廣豐號又叫觀記,一棟房子有兩個名字,是否有錯,也無從考證了。
上唐的輝煌時刻 清代中葉,上唐墟李氏經(jīng)商發(fā)跡,“富冠通邑”。祥記大屋和李氏書樓的主人是李祥輝,他生有四個兒子,長子甲蕓,次子已故,三子甲英,四子外出。留在家里的李氏兩兄弟照看這份產(chǎn)業(yè),李氏書樓,藏書數(shù)萬卷,遠近聞名。 咸豐年間,曾國藩都慕名前來觀賞。曾國藩對李氏書樓雖歷經(jīng)戰(zhàn)亂,仍保存下許多珍本、善本,由衷地發(fā)出了“吾邑尚無此巨室耳!”的贊嘆。 同治十年(1871),南城那一年僅出了兩名進士,一為李長齡、一為李云來,他們是兄弟二人,金榜題名,同科進士,上唐李氏家族獨攀高枝,可謂風光一時。 蔡家大屋(大夫第) 是剩存下來的古建筑中最好的一座,走近這棟房子,高大的勒馬門頭,栩栩如生的石雕、磚雕,顯示著當年主人的富貴。這是一棟四進的大廳,用石板鋪面的寬闊正廳“禾場”,氣勢不凡,正廳對面一個巨大的木板雕刻的“?!弊郑m然陳舊,仍然端正地擺設在那里,仿佛在回憶風光的過去?!昂虉觥鄙掀珎?cè)一點的古井既方便了主人的用水,又有消防、聚財?shù)暮x。蔡家大屋的室內(nèi)梁柱也很考究,連高高的穿枋上都雕滿了各種戲文。廂房的窗戶制作精美,在南城古建筑中可算首屈一指。 吳家大屋門樓上的琴棋書畫磚雕古樸典雅,是南城古建筑中的精品。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顯示主人的富有和高雅品位。 祥記大屋 原來是上唐一座最富麗堂皇的建筑??谷諔?zhàn)爭時期,江西聞名的心遠中學從南昌遷移到這里,一呆就是六年.身兼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的熊育錫任校長,當年就在祥記大屋居住。1949年5月南城解放,解放軍派員接收國民黨糧庫,祥記大屋內(nèi)本來就有糧倉幾十間,而且保管得很好,征用做了國家糧庫。后來隨著糧站的不斷擴建,祥記大屋也就不見了蹤影,留給人們的只是一個過去了的回憶。
因為建筑風格基本一致,多看上幾棟,真會云里霧里。這些古建筑幾乎都有個很特別的地方,除了“春官第”、“養(yǎng)性山莊”少數(shù)幾棟門額有題字以外,大多數(shù)古宅,門額雖然高大,平整的紅砂巖門頭石上卻沒有一個字。老百姓雖然叫幾棟房子是“大夫第”,但是,門額平整如初,沒有一個字的痕跡。
為什么那些門楣正中嵌有長方形的石雕門額光素無字呢?這里面有什么講究?帝王用無字門額,代表功德無量,上唐的這些商家富戶也用無字門額,是否表示德澤無量或商機無限呢?或者等到后代名聲顯赫再補刻呢?或者是古代一種特殊的建筑風格呢?不得而知。 南城所有集鎮(zhèn),唯獨上唐鎮(zhèn)有這么多古建筑,這是一筆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暫且不從文物角度去認識(其實可以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僅從建設一個文明鄉(xiāng)鎮(zhèn)的角度去考慮,也應當去做好這些古建筑和集鎮(zhèn)規(guī)劃的考慮。
圖文來源:網(wǎng)絡及品讀南城 |
|